视为具文

视为具文,具文:指徒有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一纸空文。形容面对法规法令、文书条款等,仅将其看作一纸空文而全然不加以执行、实施。

视为具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ì wéi jù wén
成语简拼
SWJW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視為具文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具文:指徒有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一纸空文。形容面对法规法令、文书条款等,仅将其看作一纸空文而全然不加以执行、实施。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不惟地方上不见些起色,久而久之,连那些地方官也就视为具文。▲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成语造句

(1)包包写不出成语“视为具文”,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2)钉也叔叔给伊宣和莺娉讲解了“视为具文”的历史故事。

(3)浩浩不会写成语“视为具文”的最后一个字。

(4)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视为具文”几个大字。

(5)铜城第二中学的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视为具文”。

(6)在去杏林湾之前,爱新觉罗大爷给西西和春春讲了『视为具文』的典故。

(7)不惟地方上不见些起色,久而久之,连那些地方官也就视为具文。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书·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漫,以避其课。』

分字解释

具文

具文:[jùwén] (1)空文;徒具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规章制度。上计簿,具文而已。――《汉书·宣帝纪》;一纸具文。(2)备文;撰写文字;文词具备。直书其事,具文见意。――杜预《左传序》。

视:shì 1、<动>看。《世态炎凉》:『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2、<动>察看;视察。《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3、<动>治理;处理(公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4、<动>看待;对待。《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5、<动>看顾;照看。《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6、<名>视力;目光。《庖丁解牛》:『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7、<动>比较;比照。《五人墓碑记》:『其辱行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事] 官员到职工作;办公。[视学] (1)周代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为视学。(2)一辈子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

为:wéi 1、<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2、<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4、<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5、<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7、<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9、<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10、<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11、<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2、<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3、<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4、<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 1、<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3、<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4、<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6、<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 席间敬酒祝寿。

具:jù 1、<名>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具。』2、<动>供应、备办酒食。《殽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3、<动>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4、<动>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5、<名>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赤壁之战》:『船、粮、战具俱办。』6、<名>才能;才干。《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具。』[又] 有才干的人。《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7、<名>道理;方法。《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8、<副>通『俱』,全,都,尽。《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桃花源记》:『问所从来,具答之。』[具草] 拟稿。[具臣] 备位充数,不称职的臣子。[具眼] 识别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见识。[具瞻] 为众人所瞻仰。

文:wén 1、<名>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后写作『纹』。《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2、<形>华美;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3、<名>文章。《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名>文字。《游褒禅山记》:『独其文犹可识。』5、<名>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动>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文身。』7、<名>文化;文教。《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8、<量>用于旧时的铜钱,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魏书·高崇传》:『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馀二百。』9、<动>修饰;掩盖。《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成语有『文过饰非』。10、<名>规定、仪式。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成语有『繁文缛节』。

视:《酉集上·见字部》眡□□□眎《集韵》时利切《韵会》是义切《正韵》时吏切,□音嗜。《说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视履考祥。《书·大甲》视远惟明。又《字汇》看待也。《左传·成三年》郑贾人如晋,荀罃善视之。又《博雅》效也。《书·大甲》视乃厥祖。〈疏〉言当法视其祖而行之。又《小尔雅》比也。《左传·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曰:视邾滕。〈注〉欲比小国。《礼·檀弓》公室视丰□。〈疏〉言视者不正,相当比拟之辞也。又犹纳也。《礼·坊记》君子於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注〉不视,犹不纳也。又犹敎也。《仪礼·乡射礼》命释获者设中,遂视之。〈注〉视之,当敎之。又《释名》视,是也,察是非也。又《礼·曲礼》兔曰明视。〈疏〉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又《仪礼·士虞礼》明齐溲酒。《郑注》明齐,当为明视,兔腊也。又《山海经》狄山有视肉。〈注〉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又山水名。《山海经》帝囷山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又〉葴山,视水出焉。〈注〉或曰视宜为瀙。瀙水今在南阳。又人名。《陶潜·羣辅录》伏羲六佐,其一曰视默,主灾恶。又姓,见《姓苑》。又通作示。《诗·小雅》视民不恌。〈笺〉视,古示字。《前汉·高帝纪》视项羽无东意。《史记》作示。《师古注》汉书多以视为示,古字通用。又《广韵》承矢切《集韵》《韵会》善旨切《正韵》善指切,□嗜上声。义同。又《玉篇》看也。《书·洪范》五事,二曰视。〈疏〉视,常止反。又《诗·小雅》小人所视。叶上矢履。

为:《巳集中·爪字部》《唐韵》薳支切《集韵》于嬀切,□音潙。《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又姓。《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韵会》鲁昭公子公为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于伪切,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为上为下之为,于伪反。徐云:四为字皆于伪反。又《多士》惟我下民秉为。《诗·大雅》福禄来为。〈笺〉为,犹助也。《释文》于伪反,协句如字。又叶吾何切,音莪。《诗·王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尙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尙寐无吪。

具:《子集下·八字部》《唐韵》其遇切《集韵》《韵会》衢遇切《正韵》忌遇切,□音惧。《说文》共置也。《广韵》备也,办也,器具也。《仪礼·馈食礼》东北面告濯具。《前汉·刘泽传》田生子请张卿临,亲修具。〈注〉师古曰:具,供具也。《荀子·王制篇》具具而王,具具而霸。〈注〉言具其所具也。又与俱通。《诗·小雅》则具是违。《诗诂》俱也。又姓。《左传》有具丙。又《诗·小雅》尔牲则具。〈注〉居律反,音橘。又《韵补》叶忌救切,求去声。《汉·马融·广成颂》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虞人植旍,猎者效具。车弊田罢,从入禁囿。考证:(又姓。《左传》有丙具。)谨按其右具丙见襄公十八年左传。谨将丙具改为具丙。

文:《卯集下·文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分切,音纹。《说文》错画也。《玉篇》文章也。《释名》文者,会集衆[音zhòng]彩,以成锦绣。合集衆[音zhòng]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易·系辞》物相亲,故曰文。《周礼·天官·典丝》供其丝纩组文之物。〈注〉画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又《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古今通论》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谓文饰。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达文理。《史记·礼书》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太隆。又《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疏〉发举则有文谋。又《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史记·乐书》礼自外作,故文。〈注〉文犹动,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又《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文,犹美也,善也。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注〉有文辞也。又《前汉·酷吏传》司马安之文法。〈注〉以文法伤害人也。〈又〉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密也。又姓。《前汉·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又《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又兽名。《山海经》放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又《集韵》文运切,音问。《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朱传》文,饰之也,去声。又眉贫切,音珉。饰也。《礼·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刘昌宗读。又《韵补》叶微匀切。《崔駰·达旨》摛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又叶无沿切。《蔡洪棊赋》画路表界,白质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