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反朴

归真反朴,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归真反璞』。

归真反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ī zhēn fǎn pǔ
成语注音
ㄍㄨㄟ ㄓㄣ ㄈㄢˇ ㄆㄧㄠˊ
成语简拼
GZFP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
歸真反朴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归真反璞』。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归真返璞、归真反璞、返朴归真、返璞归真

成语接龙

1、归真反朴→朴讷诚笃→笃定泰山→山寒水冷→冷水浇背→背义忘恩→恩深似海→海水桑田→田父之获→获隽公车→车载船装→装怯作勇→勇冠三军→军令如山→山呼海啸→啸吒风云→云行雨施→施绯拖緑→緑惨红愁→愁绪如麻→麻痺不仁→仁义君子→子夏悬鹑→鹑衣鷇食→食藿悬鹑

2、归真反朴→朴讷诚笃→笃定泰山→山眉水眼→眼中有铁→铁石心肝→肝胆胡越→越瘠秦视→视死如生→生寄死归→归真反璞→璞玉浑金→金声玉润→润屋润身→身非木石→石烂江枯→枯树生花→花前月下→下学上达→达士通人→人迹罕至→至心朝礼→礼贤下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

3、归真反朴→朴讷诚笃→笃而论之→之死靡二→二八女郎→郎才女姿→姿意妄为→为非作恶→恶迹昭著→著书立说→说长道短→短吁长叹→叹为观止→止渴思梅→梅妻鹤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饮→饮食起居→居高临下→下气怡声→声张势厉→厉精为治→治国安民→民脂民膏→膏唇岐舌

4、归真反朴→朴讷诚笃→笃而论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心木肠→肠肥脑满→满腹经纶→纶音佛语→语焉不详→详情度理→理直气壮→壮志凌云→云合景从→从头至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顾→顾而言他→他乡故知→知小谋大→大智若愚→愚不可及→及瓜而代→代马依风→风行雨散

5、归真反朴→朴讷诚笃→笃论高言→言多必失→失时落势→势不两立→立命安身→身不由己→己溺己饥→饥渴交攻→攻无不克→克嗣良裘→裘敝金尽→尽美尽善→善刀而藏→藏头露尾→尾生抱柱→柱天踏地→地利人和→和风丽日→日月合壁→壁间蛇影→影只形单→单见浅闻→闻风远扬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嘉嘉写不出成语“归真反朴”的拼音。

(2)竭阿姨给小雪和他的同学讲了“归真反朴”的成语故事。

(3)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归真反朴”几个大字。

(4)珉珉不会写成语“归真反朴”的最后一个字。

(5)皮山县一中的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归真反朴”。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分字解释

归:guī 1、<动>女子出嫁。《项脊轩志》:『后五年,吾妻来归。』2、<动>返回;回去。《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又] <动使动>使……返回。《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3、<动>送回;归还。《廉颇蔺相如列传》:『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4、<动>归向;归聚。《赤壁之战》:『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5、<动>归依;归附。《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名>结局;归宿。《周易·系辞》:『天下同归而殊涂。』《归田园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7、<动>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8、<名>珠算一位数除法。9、<动>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归宁] (1)妇人回娘家看望父母。(2)有时亦指男子回家省亲。:『归。』[归田] 旧时称辞官还乡。

真:zhēn 1、<名>自然的本性。《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2、<形>真实。《汉书·宣帝纪》:『使真伪毋相乱。』3、<形>真正的。《周亚夫军细柳》:『嗟乎﹗此真将军矣。』4、<副>确实。《游黄山记》:『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反:fǎn 1、<形>方向相背;颠倒的。与『正』相对。《察今》:『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2、<动>翻转;翻覆。《诗经·关睢》:『求之不得,展转反侧。』3、<动>通『返』。《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动>背叛;造反。《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5、<动>违反;反对。《商君书·更法》:『反古者未必可非。』6、<动>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动>反省。《淮南子·氾论》:『纣居于宣室而不及反其过。』8、<副>反倒;反而。《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朴:pǔ 1、<名>未加工的木材。《老子》:『朴散则为器。』[引] 本钱;成本。《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2、<名>本真,本性。《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3、<形>质朴;淳朴。《汉书·黄霸传》:『浇淳散朴。』bú 1、<名>丛生之木。《诗经·大雅·棫朴》:『芃芃棫朴。』2、<动>附着。《高君书·垦令》:『农民不伤,奸民无朴。』

归:《辰集下·止字部》《唐韵》举韦切《集韵》居韦切,□音騩。还也,入也。《诗·小雅》薄音旋归。又还所取之物亦曰归。《春秋·定十年》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又《礼·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归之。《孟子》久假而不归。皆还复之义。又《春秋·隐元年》归惠公仲子之賵。《杜注》归者,不反之辞。《桓七年》突归于郑。《谷梁传》归,易辞也。又依归也。《诗·曹风》于我归处。《毛传》归,依归也。又归附也。《谷梁传·庄二年》王者,民之所归往也。《诗·大雅》岂弟君子,民之攸归。又《说文》女嫁也。《诗·周南》之子于归。《礼·礼运》男有分,女有归。又《谷梁传·隐二年》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注〉嫁而曰归,明外属也。反曰来归,明从外至也。《左传·庄二十七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又投也,委也。《左传·襄三年》请归死于司败。又《前汉·申屠嘉传》鼂错恐自归景帝。〈注〉师古曰:自首于天子。又与也,许也。《论语》天下归仁焉。又合也。《礼·缁衣》私惠不归德。〈注〉谓不合於德义。又终也。《左传·宣十一年》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又归妹,卦名。又三归,台名。《史记注》三归,取三姓女也。又指趋曰归。《易·系辞》殊途而同归。《史记·李斯传》覩指而识归。又道家有八归。《参同契》九还、七返、八归、六居。〈注〉八归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真,归炼鼎中,故曰八归。又《谢察微·算经》有归法,归已入之数也。又归藏,黄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归藏。〈注〉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纯坤为首,故名。又《尔雅·释亲》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侄之子为归孙。又馈也。《论语》归孔子豚。《晋语》不腆敝邑之礼,敢归诸下执政。又山名。《山海经》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又州名。《广韵》本春秋夔子国,武德初,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置州,取归国为名也。《广舆记》今属荆州府。又姓。又归邪,星气名。《前汉·天文志》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归邪出,必有归国者,邪音虵。又忘归,矢名,见《公孙子》。又姊归,鸟名。当归,药名。又《集韵》求位切,音匮。同馈。《说文》饷也。亦读如字。义见上。籀省作□。汉□作归。考证:(《周礼·春官》大占掌三易之法。)谨照原文占改卜。法改灋。

真:《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侧邻切《集韵》《韵会》《正韵》之人切,□轸平声。《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司马子坐忘枢翼篇》链形为气,名曰真人。又《玉篇》不虚假也。《韵会》实也。伪之反也。《正韵》神也,淳也,精也,正也。《庄子·渔父篇》真者,精诚之至也。《前汉·宣帝诏》使真伪毋相乱。《后汉·马援传》帝王自有真也。又《南齐书·顾欢传》佛号正真,真会无生。《天隐子神解篇》本一性而言,谓之真如。又《旧唐书·明皇纪》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所着书,改为真经。又天曰真宰。《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朕。又天真,天乙,始生之真元也。《黄帝素问》有上古天真论。又画像曰写真。《张君房丽情集》蒲女崔徽写真,寄裴敬中。又星名。《晋书·天文志》京房风角集星章,妖星,一曰真若。岁星所生也。又茶名。《博物志》饮真茶,令人少眠。任昉云:真,香茗,出巴东。又香名。《洪刍香谱》降真香,生南海诸山。又金名。《本草·释名陶弘景曰:仙方名金为太真。又玉名。《抱朴子僊药篇》□真者,玉之别名也。又州名。汉广陵地,宋置真州。又四川化外,唐置真州。又姓。汉长史真佑,宋学士真德秀。又复姓。唐将军真郭待封。又《南齐书·魏虏传》北魏呼官吏为真,如直真,乌矮真之类。又叶之然切,音旃。《陆云·陆常侍诔》於惟君德,齐圣广渊。羣彦景附,渐化濯真。《六书正伪》人受气以生,目最先,神之所聚,无非实也。故从目从匕。匕,化也。从兀,气之状也。会意。《孙季昭曰》六经之中无真字。□,古文真。(真)同真。俗字。

反:《子集下·又字部》《唐韵》府远切《集韵》《韵会》甫远切,□音返。《说文》覆也。从又,厂。《诗·周颂》福禄来反。〈注〉言福禄之来,反覆不厌也。又《前汉·□胜传》使者五反。〈注〉师古曰:反,谓回还也。又《唐韵》《集韵》《韵会》孚袁切《正韵》孚艰切,□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又《集韵》《韵会》□部版切,翻上声。《集韵》难也。《诗·小雅》威仪反反。沈重读。又《集韵》方愿切,音贩。难也。《诗·小雅》威仪反反。毛苌说。一曰顺习貌。又《正韵》贩亦作反。《荀子·儒效篇》积反货而为商贾。又《集韵》孚万切,音娩。覆也。

朴:《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匹角切,音璞。《说文》木皮也。《徐曰》药有厚朴,一名厚皮,木皮也。《本草别录》其树名榛,其子名逐折。又与朴同。《史记·文帝纪》示敦朴为天下先。又《战国策》范雎曰:郑人谓玉未理者朴,周人谓□未腊者朴。又《博雅》朴,大也,猝也,离也。又《正韵》匹各切。又《集韵》匹□切,音踣。义□同。又《玉篇》普木切,音扑。本也。又《集韵》披尤切,音□。夷姓。《魏志》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又叶蒲沃切,音仆。《陈琳·玛瑙勒赋》太上去华尚素朴兮,所贵在人匪金玉兮。考证:(《本草·别录》一名逐折。又名树名榛。)谨照原文改其树名榛,其子名逐折。(朴)《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匹角切,音璞。《说文》作檏。木素也。《徐曰》土曰坏,木曰檏。《书·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臒。又凡器未成者,皆谓之朴。《尔雅·释器》木谓之剫,玉谓之雕。《郭注》皆治朴之名。又质也。《礼·郊特牲》素车之乘,尊其朴也。又《集韵》《韵会》《正韵》□博木切,音卜。《诗·大雅》芃芃棫朴。〈传〉朴,枹木。〈笺〉白桵相朴属而生者。《周礼·冬官考工记》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注〉朴属,犹附着坚固也。又《集韵》普木切,音扑。《张衡·东京赋》遵节俭,尚素朴。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又坚木也。又《集韵》步木切,音仆。木密也。又《广韵》薄胡切,音蒲。朴□,县名。《前汉·地理志》属武威郡。又《唐韵》普故切,音舖。《淮南子·精神训》明白太素,无为复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