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行矩止

规行矩止,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规行矩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ī xíng jǔ zhǐ
成语注音
ㄍㄨㄟ ㄒㄧㄥˊ ㄒㄧㄥˊ ㄒㄧㄥˊ ㄒㄧㄥˊ
成语简拼
GXJZ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規行榘止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规行矩步、墨守成规

成语接龙

1、规行矩止→止暴禁非→非同儿戏→戏彩娱亲→亲痛仇快→快心满意→意兴盎然→然糠自照→照萤映雪→雪胎梅骨→骨肉团圆→圆孔方木→木讷寡言→言必有物→物离乡贵→贵贱无常→常年累月→月夕花晨→晨参暮省→省事宁人→人仰马翻→翻然改图→图谋不轨→轨物范世→世世代代

2、规行矩止→止暴禁非→非同儿戏→戏蝶游蜂→蜂屯蚁附→附影附声→声名烜赫→赫赫之功→功高不赏→赏信罚明→明公正气→气冲霄汉→汉官威仪→仪态万方→方底圆盖→盖世英雄→雄飞雌伏→伏而咶天→天上人间→间不容瞬→瞬息千变→变躬迁席→席门穷巷→巷尾街头→头高头低

3、规行矩止→止渴望梅→梅妻鹤子→子夏悬鹑→鹑衣鷇食→食案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土众民→民贼独夫→夫负妻戴→戴天履地→地崩山摧→摧兰折玉→玉液琼浆→浆酒霍肉→肉朋酒友→友风子雨→雨恨云愁→愁长殢酒→酒足饭饱→饱经世变→变化不穷

4、规行矩止→止戈兴仁→仁浆义粟→粟陈贯朽→朽戈钝甲→甲冠天下→下逐客令→令人注目→目不苟视→视民如子→子为父隐→隐鳞戢翼→翼翼小心→心荡神摇→摇头晃脑→脑满肠肥→肥遯鸣高→高识远见→见事风生→生荣亡哀→哀鸿满路

5、规行矩止→止戈兴仁→仁人志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问难→难弟难兄→兄友弟恭→恭逢其盛→盛气凌人→人约黄昏→昏昏默默→默契神会→会道能说→说长说短→短叹长吁→吁地呼天→天翻地覆→覆车之轨→轨物范世

6、规行矩止→止谈风月→月地云阶→阶前万里→里出外进→进退出处→处之晏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头徒跣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端居危坐,规行矩止,相与奋髯横议,役袂高谈。▼宋·司马光《稷下赋》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规行矩止”几个大字。

(2)浩一大哥哥给邹怡和采骘讲述了“规行矩止”的历史典故

(3)灰灰不会写成语“规行矩止”的最后一个字。

(4)金刚镇中心学校的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规行矩止”。

(5)蔻蔻写不出成语“规行矩止”的拼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分字解释

规:guī 1、<名>画圆形的工具;圆规。《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名>圆形。《梦溪笔谈》:『图为一圆规,及画极星于规中。』3、<名>法度;准则。《三国志·臧洪传》:『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4、<名>典范。王粲《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5、<动>谋划;规划。《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6、<动>谋划;打算。《三国志·诸葛亮传》:『与豫州协规同力。』7、<动>劝告,告诫。《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亲戚补察。』8、<名>古代田制之一。

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矩:jǔ <名>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引] 法度。《新唐书·诸公主列传》:『动循矩法。』成语有『循规道矩』。

止:zhǐ 1、<名>脚。《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趾』。2、<动>停止。《察今》:『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又] <动使动>使……停止。《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3、<动>住下。《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4、<动>留住。《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5、<动>阻止。《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6、<动>中止。《〈论语〉十则》:『臂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7、<副>通『只』。只是;仅仅。《黔之驴》:『技止此耳。』《活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8、<助>用于句未,表示感叹。《诗经·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规:《酉集上·见字部》《唐韵》居追切《集韵》《韵会》均窥切《正韵》居为切,□音□。《说文》有法度也。《玉篇》正圜之器也。《礼·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前汉·律正志》衡运生规,规圜生矩。《庄子·马蹄篇》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淮南子·时则训》规者所以圜万物也。又以法正人曰规。《书·□征》官师相规。〈传〉规,正也。《诗·卫风·淇奥序》武公能听其规谏。〈疏〉正圜以规使依度,犹正君以礼使人德,故谓之规谏。又规,求计也。《左传·昭二十六年》规求无度。又规避违法,以方为圜也。《正字通》引唐书:规影徭赋。又谋度也。《礼·儒行》其规为有如此者。〈疏〉但自规度所为之事而行。《战国策》齐无天下之规。〈注〉规犹谋也,谓无谋齐者。后汉书凡谋皆作规。又画也。《周语》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又日月圆曰规。《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余清,远峰影半规。〈注〉日落峰外,隐其半也。《韩愈·翫月诗》前夕虽十五,月长未满规。《文苑英华·海日初出赋》赫赫光满,规规质圆。又规田。《礼·王制·百亩之分疏》偃猪之地,九夫为规,四规而当一井。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规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又鱼名。《沈括·补笔谈》浙东人呼河豚为规鱼。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规吹肚鱼。又鸟名。《埤雅》杜鹃,一名子规。或作□鳺巂。又规矩,兽名。详矩字注。又姓。明规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又《韵会小补》惠圭切,音携。车轮一周为一规。通作巂。《礼·曲礼》立视五巂。〈注〉巂,犹规也。谓轮转之度。《音释》巂,本又作规。又《集韵》规恚切,□去声。规规,惊视自失貌。《庄子·秋水篇》规规然自失也。又《集韵》呼役切,音狊。本作瞁。惊视貌。又《音学五书》居何切,古音歌。《淮南子·主术训》若(缺一欲字)规之,乃是离之。《扬子·法言》问萧何、曹参,曰:萧也规,曹也随。《说文》从夫从见。《字统》丈夫识用必合规矩,故字从夫。《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详,考□与矩□从矢也。当作□。古文作槼。又《字汇补》□音吸。字辨训惊视,与规不同。《字汇总略》以规字音吸,□字为规矩之规,非是。□录备考。

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

矩:《午集中·矢字部》《广韵》俱雨切《集韵》《韵会》果羽切,□音踽。正方之则也。《尔雅·释诂》常也。〈疏〉度方有常也。《玉篇》圆曰规,方曰矩。《礼·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前汉·律正志》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管子·轻重已篇》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又《尔雅·释诂》法也。《论语》不踰矩。《前汉·叙传》濞之受吴,疆土踰矩。〈注〉矩,法制也。又《增韵》仪也,廉隅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输人》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注〉矩,谓刻识之也。又《扬子·太□经》天道成规,地道成矩,规动周营,矩静安物。《陆倕石阙铭》制模下矩。〈注〉地也。又《周□算经》智出於句,句出於矩。〈注〉矩,谓之表,表不移亦为句,为句将正,故曰句出於矩焉。又规矩,戎名。《汲冢周书》规矩以麟者,兽也。又通作萭。《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为轮,可规可萭。又通作句。《庄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说文》本作巨,从工,象手持之形。重文作榘,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六书正伪》巨从工,中象方形,亦会意。

止:《辰集下·止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诸市切,音芷。《说文》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徐曰》初生根干也。又《广韵》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静也。《礼·玉藻》口容止。〈注〉不妄动也。《庄子·德充符》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止水,唯止能止衆[音zhòng]止。又已也,息也。《论语》止吾止也。《史记·酷吏传》寇盗不为衰止。又居也。《诗·大雅》乃慰乃止。又《商颂》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又心之所安为止。《书·益稷》安汝止。《孔传》言当先安好恶所止。《正义》曰:止谓心之所止。《大学》云: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好恶所止,谓此类也。又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谓。又留也。《论语》止子路宿。《孟子》可以止而止。又行师营曰止,暂待曰次。又凡战而被获曰止。《左传·隐十一年》公与郑人战於狐壤,止焉。《杜注》内讳获,故言止。又《僖十五年》辂秦伯将止之。又容止。《诗·鄘风》人而无止。〈笺〉止,容止。无止则无礼节也。《孝经·圣治章》容止可观。又举止。《齐书·张欣泰传》欣泰着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又俗谓德行曰行止。《外史檮杌》郑奕敎子《文选》。其兄曰:莫学沈、谢嘲风弄月,污人行止。又乐器。《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注〉止者,其椎名也。《书·益稷》合止柷敔。《郑注》柷,状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又鸟集亦曰止。《诗·小雅》载飞载止。又三止,三礼也。《班固·幽通赋》嬴取威於百仪兮,姜本支乎三止。〈注〉谓齐之先伯夷典三礼也。又语辞。《诗·周颂》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又首止,卫地名。在陈留襄邑。《春秋·僖五年》齐侯会王世子于首止。又与趾同。《仪礼·士昏礼》皆有枕北止。《郑注》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山海经》韩流麟身,渠股豚止。《郭注》止,足也。《前汉·郊祀歌》获白麟,爰五止。《师古注》止,足也。时白麟足有五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