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天矩地

规天矩地,①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②泛指效法天地。

规天矩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ī tiān jǔ dì
成语注音
ㄍㄨㄟ ㄊㄧㄢ ㄊㄧㄢ ㄊㄧㄢ ㄊㄧㄢ
成语简拼
GTJD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規天榘地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①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②泛指效法天地。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规天矩地→地丑力敌→敌众我寡→寡闻少见→见诮大方→方领矩步→步月登云→云期雨信→信而好古→古调不弹→弹剑作歌→歌莺舞燕→燕巢幕上→上南落北→北雁南飞→飞殃走祸→祸福有命→命在朝夕→夕惕朝干→干名犯义→义愤填膺→膺箓受图→图穷匕见→见鞍思马→马鹿异形

2、规天矩地→地覆天翻→翻然改进→进贤任能→能说会道→道义之交→交口称誉→誉满天下→下车泣罪→罪恶如山→山崩地陷→陷入僵局→局外之人→人声鼎沸→沸反盈天→天清日白→白鱼入舟→舟车劳顿→顿首之礼→礼无不答→答非所问→问牛知马→马瘦毛长→长生久视→视人如伤

3、规天矩地→地旷人稀→稀奇古怪→怪声怪气→气满志骄→骄阳似火→火耕流种→种玉蓝田→田连阡陌→陌路相逢→逢山开路→路断人稀→稀世之宝→宝刀未老→老蚌生珠→珠联璧合→合两为一→一差二错→错节盘根→根孤伎薄→薄情无义→义不容辞→辞巧理拙→拙嘴笨舌→舌敝耳聋

4、规天矩地→地旷人稀→稀世之宝→宝山空回→回天挽日→日理万机→机变如神→神采焕发→发蒙解惑→惑世诬民→民殷国富→富国强民→民脂民膏→膏唇贩舌→舌战群儒→儒雅风流→流落失所→所见所闻→闻风丧胆→胆粗气壮→壮志凌云→云屯雾散→散带衡门→门庭若市→市井之徒

5、规天矩地→地平天成→成群集党→党恶佑奸→奸掳烧杀→杀一利百→百端待举→举手相庆→庆吊不行→行浊言清→清心寡欲→欲哭无泪→泪流满面→面如凝脂→脂膏莫润→润屋润身→身价百倍→倍道而进→进利除害→害羣之马→马壮人强→强本弱末→末路之难→难以为继→继继绳绳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规天矩地,匡貌言,防狂僭,通蒙蔽……教人主法天,公卿、师保、大臣之世言也。▼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

成语造句

(1)憨憨写不出成语“规天矩地”的拼音。

(2)合浦县常乐中学的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规天矩地”。

(3)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规天矩地”几个大字。

(4)诗岚大哥哥给年桂和缨溏讲述了“规天矩地”的历史典故

(5)小咪不会写成语“规天矩地”的最后一个字。

(6)规天矩地,匡貌言,防狂僭,通蒙蔽……教人主法天,公卿、师保、大臣之世言也。见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薛综注:『谓宫室之饰,贺者像天,方者则地也。』

分字解释

规:guī 1、<名>画圆形的工具;圆规。《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名>圆形。《梦溪笔谈》:『图为一圆规,及画极星于规中。』3、<名>法度;准则。《三国志·臧洪传》:『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4、<名>典范。王粲《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5、<动>谋划;规划。《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6、<动>谋划;打算。《三国志·诸葛亮传》:『与豫州协规同力。』7、<动>劝告,告诫。《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亲戚补察。』8、<名>古代田制之一。

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矩:jǔ <名>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引] 法度。《新唐书·诸公主列传》:『动循矩法。』成语有『循规道矩』。

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规:《酉集上·见字部》《唐韵》居追切《集韵》《韵会》均窥切《正韵》居为切,□音□。《说文》有法度也。《玉篇》正圜之器也。《礼·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前汉·律正志》衡运生规,规圜生矩。《庄子·马蹄篇》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淮南子·时则训》规者所以圜万物也。又以法正人曰规。《书·□征》官师相规。〈传〉规,正也。《诗·卫风·淇奥序》武公能听其规谏。〈疏〉正圜以规使依度,犹正君以礼使人德,故谓之规谏。又规,求计也。《左传·昭二十六年》规求无度。又规避违法,以方为圜也。《正字通》引唐书:规影徭赋。又谋度也。《礼·儒行》其规为有如此者。〈疏〉但自规度所为之事而行。《战国策》齐无天下之规。〈注〉规犹谋也,谓无谋齐者。后汉书凡谋皆作规。又画也。《周语》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又日月圆曰规。《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余清,远峰影半规。〈注〉日落峰外,隐其半也。《韩愈·翫月诗》前夕虽十五,月长未满规。《文苑英华·海日初出赋》赫赫光满,规规质圆。又规田。《礼·王制·百亩之分疏》偃猪之地,九夫为规,四规而当一井。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规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又鱼名。《沈括·补笔谈》浙东人呼河豚为规鱼。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规吹肚鱼。又鸟名。《埤雅》杜鹃,一名子规。或作□鳺巂。又规矩,兽名。详矩字注。又姓。明规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又《韵会小补》惠圭切,音携。车轮一周为一规。通作巂。《礼·曲礼》立视五巂。〈注〉巂,犹规也。谓轮转之度。《音释》巂,本又作规。又《集韵》规恚切,□去声。规规,惊视自失貌。《庄子·秋水篇》规规然自失也。又《集韵》呼役切,音狊。本作瞁。惊视貌。又《音学五书》居何切,古音歌。《淮南子·主术训》若(缺一欲字)规之,乃是离之。《扬子·法言》问萧何、曹参,曰:萧也规,曹也随。《说文》从夫从见。《字统》丈夫识用必合规矩,故字从夫。《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详,考□与矩□从矢也。当作□。古文作槼。又《字汇补》□音吸。字辨训惊视,与规不同。《字汇总略》以规字音吸,□字为规矩之规,非是。□录备考。

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矩:《午集中·矢字部》《广韵》俱雨切《集韵》《韵会》果羽切,□音踽。正方之则也。《尔雅·释诂》常也。〈疏〉度方有常也。《玉篇》圆曰规,方曰矩。《礼·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前汉·律正志》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管子·轻重已篇》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又《尔雅·释诂》法也。《论语》不踰矩。《前汉·叙传》濞之受吴,疆土踰矩。〈注〉矩,法制也。又《增韵》仪也,廉隅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输人》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注〉矩,谓刻识之也。又《扬子·太□经》天道成规,地道成矩,规动周营,矩静安物。《陆倕石阙铭》制模下矩。〈注〉地也。又《周□算经》智出於句,句出於矩。〈注〉矩,谓之表,表不移亦为句,为句将正,故曰句出於矩焉。又规矩,戎名。《汲冢周书》规矩以麟者,兽也。又通作萭。《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为轮,可规可萭。又通作句。《庄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说文》本作巨,从工,象手持之形。重文作榘,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六书正伪》巨从工,中象方形,亦会意。

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