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言矩步

规言矩步,说话赶路不离规矩。比喻言行谨遵法度。

规言矩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ī yán jǔ bù
成语注音
ㄍㄨㄟ ㄧㄢˊ ㄧㄢˊ ㄧㄢˊ ㄧㄢˊ
成语简拼
GYJB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規言榘步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说话赶路不离规矩。比喻言行谨遵法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规言矩步→步步登高→高顾遐视→视民如伤→伤化败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穿龈血→血泪斑斑→斑驳陆离→离鸾别鹄→鹄形鸟面→面缚衔璧→璧合珠连→连舆接席→席地幕天→天机云锦→锦阵花营→营私罔利→利害相关→关情脉脉→脉脉含情→情长纸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

2、规言矩步→步步高升→升堂拜母→母难之日→日月交食→食不求甘→甘心情原→原形败露→露往霜来→来鸿去燕→燕颔儒生→生生死死→死灰复然→然荻读书→书空咄咄→咄咄逼人→人情冷暖→暖衣饱食→食少事烦→烦言碎辞→辞赋注评→评头品足→足食足兵→兵不血刃→刃迎缕解

3、规言矩步→步步为营→营私作弊→弊衣疏食→食古不化→化腐成奇→奇花异草→草莽英雄→雄文大手→手无寸铁→铁板歌喉→喉长气短→短兵接战→战天斗地→地丑德齐→齐驱并进→进本退末→末学肤受→受制于人→人各有志→志同道合→合而为一→一言千金→金城千里→里勾外连

4、规言矩步→步罡踏斗→斗筲之人→人中骐骥→骥子龙文→文武之道→道远知骥→骥伏盐车→车怠马烦→烦言碎辞→辞金蹈海→海底捞月→月朗星稀→稀奇古怪→怪力乱神→神谟庙算→算沙抟空→空费词说→说黄道黑→黑白混淆→淆乱视听→听其自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联璧合

5、规言矩步→步罡踏斗→斗转参横→横祸飞灾→灾难深重→重床叠架→架屋叠床→床头金尽→尽欢而散→散伤丑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风而逃→逃之夭夭→夭桃襛李→李广未封→封豕长蛇→蛇心佛口→口讲指画→画蛇添足→足高气扬→扬汤止沸→沸沸扬扬→扬己露才→才大如海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规言矩步”几个大字。

(2)磊磊写不出成语“规言矩步”的拼音。

(3)珉珉不会写成语“规言矩步”的最后一个字。

(4)屯门天主教中学的曲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规言矩步”。

(5)炜燚叔叔给丽琰和浩蓉讲了“规言矩步”的历史故事。

(6)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分字解释

规:guī 1、<名>画圆形的工具;圆规。《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名>圆形。《梦溪笔谈》:『图为一圆规,及画极星于规中。』3、<名>法度;准则。《三国志·臧洪传》:『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4、<名>典范。王粲《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5、<动>谋划;规划。《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6、<动>谋划;打算。《三国志·诸葛亮传》:『与豫州协规同力。』7、<动>劝告,告诫。《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亲戚补察。』8、<名>古代田制之一。

言:yán 1、<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2、<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4、<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5、<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7、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瑞] 守信之言。[言重] 出言慎重。

矩:jǔ <名>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引] 法度。《新唐书·诸公主列传》:『动循矩法。』成语有『循规道矩』。

步:bù 1、<动>行走;步行。《触龙说赵太后》:『乃自强步,日三四里。』2、<名>两脚各迈一次。《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名>脚步。《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又] <名使动>让……走上。《涉江》:『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4、<量>长度单位。历代表示长度不一。

规:《酉集上·见字部》《唐韵》居追切《集韵》《韵会》均窥切《正韵》居为切,□音□。《说文》有法度也。《玉篇》正圜之器也。《礼·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前汉·律正志》衡运生规,规圜生矩。《庄子·马蹄篇》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淮南子·时则训》规者所以圜万物也。又以法正人曰规。《书·□征》官师相规。〈传〉规,正也。《诗·卫风·淇奥序》武公能听其规谏。〈疏〉正圜以规使依度,犹正君以礼使人德,故谓之规谏。又规,求计也。《左传·昭二十六年》规求无度。又规避违法,以方为圜也。《正字通》引唐书:规影徭赋。又谋度也。《礼·儒行》其规为有如此者。〈疏〉但自规度所为之事而行。《战国策》齐无天下之规。〈注〉规犹谋也,谓无谋齐者。后汉书凡谋皆作规。又画也。《周语》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又日月圆曰规。《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余清,远峰影半规。〈注〉日落峰外,隐其半也。《韩愈·翫月诗》前夕虽十五,月长未满规。《文苑英华·海日初出赋》赫赫光满,规规质圆。又规田。《礼·王制·百亩之分疏》偃猪之地,九夫为规,四规而当一井。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规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又鱼名。《沈括·补笔谈》浙东人呼河豚为规鱼。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规吹肚鱼。又鸟名。《埤雅》杜鹃,一名子规。或作□鳺巂。又规矩,兽名。详矩字注。又姓。明规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又《韵会小补》惠圭切,音携。车轮一周为一规。通作巂。《礼·曲礼》立视五巂。〈注〉巂,犹规也。谓轮转之度。《音释》巂,本又作规。又《集韵》规恚切,□去声。规规,惊视自失貌。《庄子·秋水篇》规规然自失也。又《集韵》呼役切,音狊。本作瞁。惊视貌。又《音学五书》居何切,古音歌。《淮南子·主术训》若(缺一欲字)规之,乃是离之。《扬子·法言》问萧何、曹参,曰:萧也规,曹也随。《说文》从夫从见。《字统》丈夫识用必合规矩,故字从夫。《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详,考□与矩□从矢也。当作□。古文作槼。又《字汇补》□音吸。字辨训惊视,与规不同。《字汇总略》以规字音吸,□字为规矩之规,非是。□录备考。

言:《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平声。《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书·汤誓》朕不食言。〈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纠万民,七曰造言之□。〈注〉伪言惑衆[音zhòng]也。《论语》寝不言。〈注〉自言曰言。《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辞章也。《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礼·曲礼》士载言。〈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又一句为一言。《左传·定四年》赵□子曰:夫子语我九言。《论语》一言以蔽之。又一字为一言。《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又号令也。《周语》有不祀则修言。又助语辞。《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注〉语辞也。又《尔雅·释诂》言,我也。《诗·周南》言告师氏。〈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又《博雅》问也。《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又《广雅》从也。又《释名》委也。又言言,高大貌。《诗·大雅》崇墉言言。〈注〉高大也。又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韵会》或作□。又官名。《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唐书·高祖纪》攺纳言为侍中。又帻名。《后汉·舆服志》帻者,赜也。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又地名。《诗·国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传〉适卫所经之地也。又山名。《隋书·地理志》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又《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州、县名。《宋史·刘翊传》有言州。《魏书·地形志》有万言县。又人言,砒石别名。《本草纲目》砒出信州,故隐信字为人言。又姓。《潜夫论》桓叔之后有言氏,韩后姬姓也。又复姓。《潜夫论》鲁之公族有子言氏。又《正韵》夷然切,音延。义同。又《集韵》牛堰切,音□。讼也。又《集韵》《正韵》□鱼巾切,音银。和敬貌。《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意气和悦貌。《集韵》亦作欣。又叶真韵。《韩愈·孔戣墓铭》白而长身,寡笑与言,其尚类也,莫之与伦。又叶五刚切,音昂。《诗·商颂》鬷假无言。叶上羹平,下争强。羹音郞,平音旁,争音章。又叶五奸切,音颜。《古诗》四座且莫諠,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又叶鱼战切,音彦。《杨修·节游赋》回旋详观,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载笑载言。《说文》本作□。从口,□声。□,辠也,犯法也。《释名》言之为□也,寓戒也。郑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考证:(《论语》食不言。)谨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礼·春官》〈注〉言问其不知法度者。)谨照原文不知改不如。

矩:《午集中·矢字部》《广韵》俱雨切《集韵》《韵会》果羽切,□音踽。正方之则也。《尔雅·释诂》常也。〈疏〉度方有常也。《玉篇》圆曰规,方曰矩。《礼·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前汉·律正志》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管子·轻重已篇》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又《尔雅·释诂》法也。《论语》不踰矩。《前汉·叙传》濞之受吴,疆土踰矩。〈注〉矩,法制也。又《增韵》仪也,廉隅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输人》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注〉矩,谓刻识之也。又《扬子·太□经》天道成规,地道成矩,规动周营,矩静安物。《陆倕石阙铭》制模下矩。〈注〉地也。又《周□算经》智出於句,句出於矩。〈注〉矩,谓之表,表不移亦为句,为句将正,故曰句出於矩焉。又规矩,戎名。《汲冢周书》规矩以麟者,兽也。又通作萭。《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为轮,可规可萭。又通作句。《庄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说文》本作巨,从工,象手持之形。重文作榘,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六书正伪》巨从工,中象方形,亦会意。

步:《辰集下·止字部》《唐韵》《正韵》薄故切《集韵》《韵会》蒲故切,□音捕。《说文》行也。《书·武成》王朝步自周。〈传〉步,行也。《正义》曰:《尔雅·释宫》云: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彼相对为名耳,散则可以通,故步为行也。《楚辞·招□》步骑罗些。〈注〉乗[音chéng]马为骑,徒行为步。又《小尔雅》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白虎通》人践三尺法天地人,再举足步备阴阳也。《周礼·夏官》射人以狸步张三侯。〈注〉郑司农云:狸步,谓一举足为步,於今为半步。又《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礼·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正义曰》古者八寸为尺,周尺八尺为步,则一步六尺四寸。《史记·秦始皇纪》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注〉索隐曰:《管子》《司马法》皆云六尺为步,非独秦制。又王制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寸为步,步之尺数亦不同。又辇行曰步。《韵会》世称辇车曰步辇,谓人荷而行,不驾马也。又徐行曰步。《屈原·离骚》步余马於兰臯兮。《说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迟。又促行曰趋,阔行曰步。《庄子·田子方》步亦步,趋亦趋。又《任昉·述异记》水际谓之步。上虞县有石駞步,吴中有瓜步,吴江中有鱼步、龟步,湘中有灵妃步。按吴楚间谓浦为步,语之讹耳。《水经注》赣水迳豫章郡北为津步,步即水渚也。《青箱亲记》岭南谓村市为墟,水津为步。又《柳宗元·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韩愈·孔戣墓志》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税。通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埠音如步。又《尔雅·释乐》徒击鼓谓之步。〈疏〉凡八音备作曰乐。一音独作不得以乐名也。又人才特出谓之独步。《晋书·王坦之传》江东独步王文度。又马步,谓神为灾害马者。一曰行神。《周礼·夏官·校人》冬祭马步。又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周礼·夏官·校人疏》□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又《地官·族师·祭酺注》酺者,为人物烖害之神。故书酺为步,盖步与酺字异而音义同也。又习马曰步马。《左传·襄二十六年》左师见夫人之步马者。又牵行也。《礼·曲礼》步路马必中道。又行师曰步师。《左传·僖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又行爵曰步爵。《礼·少仪》未步爵,不尝羞。又推正曰步正。《左传·文元年疏》日月转运於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正谓之步正。《后汉·杨厚传》就同郡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陆机·演连珠》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又《律正》,书名,五星为五步。见《汉制考》。又运也,国运曰国步,天运曰天步。《诗·小雅》国步蔑资。〈又〉天步艰难。又陟大位曰攺步。《周语》攺玉攺步。又步骤。《后汉·曹褒传》三五步骤,优劣殊轨。〈注〉《孝经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宋均注云:步谓德□道用,日月为步,时事弥顺,日月亦骤,勤思不已,日月乃驰,是优劣也。又姓。《广韵》晋有步场,食采於步,后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音chéng],三国吴丞相步骘。又三字姓。《后魏书》有步六孤氏,后改为陆氏。又西方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又《北齐书》有步大汗氏。又百步,溪名。《广舆记》在台州临海县,一呼恶溪。又千步,香名。《任昉·述异记》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闻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种也。《亲贡籍》曰:南郡贡千步香。又步光,刃名,见《越绝书》。又步摇,妇人首饰名。见《采兰亲志》。《俗书正讹》从□,反止也。从少,非。□字仅在步字中使用,日人将步简化为歩,便利步字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