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
成语注音
ㄏㄠˊ ㄇㄛˋ ㄅㄨˋ ㄓㄚˊ,ㄐㄧㄤ ㄒㄩㄣˊ ㄈㄨˇ ㄎㄜ
成语简拼
HMBZJXFK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毫末不札,將尋斧柯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古人所见远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成语造句

(1)成村初级中学的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几个大字。

(3)亮亮写不出成语“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

(4)林林不会写成语“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的最后一个字。

(5)世臣大哥哥给函旺和尹人讲了“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的典故。

(6)涓涓不壅,终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古圣人所见远矣。

(7)前往上海普雄学校之前,泰誉大哥哥给汶恩和芷苑讲了『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的典故。

(8)《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古人所见远矣。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分字解释

毫末

毫末:<书>毫毛的梢儿,比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

毫:háo 1、<名>长而尖的细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2、<名>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之木,生于毫末。』《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名>毛笔。袁宏道《答王百谷》:『方且挥毫命楮,恣意著述。』4、<量>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毫光] 光线四射如毫毛。

末:mò 1、<名>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2、<名>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3、<名>末尾;尽头。《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4、<名>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5、<名>时间或顺序在后。贾思勰《树木》:『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末技] (1)小技。(2)指工商业。[末业] 亦作『末作』、『未产』、『末事』、『末生』。古代称工商业等业为末业,与称『本业』的农业相对。[末造] (1)末世时产生。(2)不重要的东西。[末叶] (1)一个世纪或朝代的最后阶段。(2)后代子孙。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札:zhá 1、<名>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令尚书给笔札。』2、<名>书信。颜延之《赠王太常》诗:『遥怀具短札。』3、<名>古时铠甲上的金属叶片。《左传·成公十六年》:『蹲甲射之,彻七札焉。』4、<动>因瘟疫而死。《列子·汤问》:『土气和,亡札厉。』[札札] 象声词。

将:jiāng 1、<动>搀扶;扶持。《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2、<动>带领;携带。《塞翁失马》:『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3、<动>拿;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果品酒馔只顾将来。』4、<动>将就;随顺。《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5、<动>想要;打算。《曹刿论战》:『齐师伐我,公将战。』6、<副>将要;就要。《郑伯克段于鄢》:『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7、<介>把;用。《祭妹文》:『可将身后托汝。』8、<连>抑或;还是。《战国策·楚策四》:『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祆祥乎?』9、<连>假若;如果。《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10、<连>和;与。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11、<助>用于动词后,以助语气。《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12、<连>且;又。表顺承。李华《吊古战场文》:『人或有言,将信将疑。』jiàng 1、<动>统率;率领。《项羽本纪赞》:『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2、<名>将领;将帅。《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名使动>使……为将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qiāng 1、<动>请,愿。李白《将进酒》:『将进酒,杯莫停。』2、通『锵』,见『将将』。[将牢] 把稳;持重。[将] 帮助,促成好事。[将无] 莫不是。[将弁] 旧时武职的通称。[将将] (1)高大庄严的样子。(2)广大的样子。(3)交谈,聚集的样子。(4)通『锵锵』,金、玉撞击的声音。

寻:xún 1、<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琐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3、<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4、<动>顺着。《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5、<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寻常] (1)八尺一寻,两寻一常。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2)平常。[寻思] 思索。

斧:fǔ 1、<名>砍物用的工具。《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又] 专指兵器或刑具。《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以请罪。』2、<动>用斧砍。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3、<名>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礼记·檀弓》:『加斧于椁上。』

柯:kē 1、<名>草木的枝、干。《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又] 特指树。《归去来兮辞》:『眄庭柯以怡颜。』2、<名>斧柄。《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毫:《辰集下·毛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刀切,音豪。长锐毛也。《老子·道德经》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汉·鲍宣传》有益毫毛。又言物细曰秋毫,言毫至秋极纤细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庄子·知北游》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前汉·高帝纪》沛公入关,秋毫无犯。又《谢察微·算经》十丝曰毫,十毫曰厘。《礼·经解》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晋书·虞预传》毫厘之失。又笔谓之毫。《陆机·文赋》或含毫而邈然。《唐书·刘知几传》每记事载言,则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又蘸笔曰濡毫,落笔曰挥毫。又姓。汉毫康,封安阳侯。又修毫,狗名。《西京亲记》李亨好驰骏狗,有修毫、厘睫、白望、青曹之名。《说文》作豪。籀文作毫。《正字通》毫、豪虽通,然《山海经》豪猪可借毫,孟子《豪杰》之士,《淮南子》智过百人谓之豪,当用豪,俗溷为一,非。又《姓谱》毫、豪分二姓。考证:(《陆机·文赋》或含毫而渺然。)谨照原文渺改邈。

末:《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莫拨切《韵会》莫曷切《正韵》莫葛切,□瞒入声。《说文》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谓木杪也。《礼·曲礼》献杖者执。末《玉篇》端也,颠也,尽也。《广韵》无也,弱也,远也。又终也。《书·立政》我则末惟成德之彦。又勿也。《礼·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又薄也。《左传·昭十四年》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又四肢曰末。《左传·昭元年》风淫末疾。又商贾曰末。《史记·秦琅邪颂》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又太末,县名。《前汉·地理志》属会稽郡。又且末,国名。见《前汉·西域传》。又山名。《山海经》末山多赤金。又姓。《统谱》秣陵之后改为末氏。又《集韵》《正韵》莫狄切,音觅。《荀子·礼论篇》丝末。〈注〉与幦同。又叶莫结切,音蔑。《屈原·九歌》桂櫂兮兰枻,□冰兮积雪。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又叶没各切,音莫。《苏辙·偶作诗》重门闭不开,鸣鸟相呼乐。晨晖转帘影,微风响秋末。考证:(且末,国名。见《前汉·西域传》。)谨照原文且改且。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札:《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八切,音紮。《说文》牒也。《徐曰》牒亦木牍也。《尔雅·释器疏》古未有纸,载文於□,谓之□札。《中庸·方策注》□、札、牒、毕,同物而异名。札,木□之薄小者也。《释名》札,栉也。编之如栉齿相比也。《前汉·司马相如传》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上令尚书给笔札。又甲叶也。《左传·成十六年》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又夭死为札。《左传·昭四年》民不夭札。又《释名》拨水之櫂曰札,形似札也。又《集韵》一黠切,音轧。报也。又叶侧瑟切,音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正伪》俗作扎,非。考证:(《左传·成十六年》养由基蹲甲而射之,穿七札焉。)谨照原文穿改彻。(《左传·昭二年》民不夭札。)谨照原文二年改四年。

将:《寅集上·寸字部》《广韵》即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资良切,□音浆。《说文》本将帅字。一曰有渐之辞。《苏林曰》将,甫始之辞。《易·系辞》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又《公羊传·庄三十二年》君亲无将,将而诛焉。《师古注》将有其意也。又抑然之辞。《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茆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又且也。《诗·小雅》将安将乐。又《广韵》养也。《诗·小雅》不遑将父。又助也。《史记·司马相如传》补过将美。又送也。《诗·召南》百两将之。《邶风》之子于归,远于将之。又大也。《诗·小雅》亦孔之将。《商颂》我受命溥将。又承也,奉也,行也。《诗·商颂》汤孙之将。《书·胤征》今予以尔有衆[音zhòng],奉将天罚。〈注〉将,行也。又《增韵》赉也,持也,与偕也。《正韵》扶持也。《诗·小雅》无将大车。《左传·庄二十一年》郑伯将王,自圉门入。又进也。《诗·周颂》日就月将。又从也,随也。《前汉·郊祀歌》九夷賔将。又《诗·小雅》鲜我方将。〈注〉壮也。又《楚辞·九辩》恐余寿之弗将。〈注〉长也。又《诗·大雅》在渭之将。〈注〉侧也。又去也。《荀子·赋论篇》时几将矣。〈注〉言时事已去,不可复也。又姓。后赵常山太守将容。又干将,古刃工。《张揖曰》韩王刃师名,今名刃曰干将。又《集韵》《正韵》千羊切《韵会》七羊切,□音锵。请也,几愿辞也。《诗·卫风》将子无怒。《小雅》将伯助予。又声也。《诗·郑风》佩玉将将。又严正貌。《诗·大雅》应门将将。又集也。《诗·周颂》磬筦将将。又《唐韵》即谅切《韵会》《正韵》子谅切,□音酱。《广韵》将帅也。《增韵》将之也。《礼·记注》方氏曰:才足以将物而胜之之谓将,智足以帅物而先之之谓帅。又叶即两切,音奖。《诗·大雅》天不我将。叶下往。

寻:《寅集上·寸字部》《唐韵》徐林切《集韵》《韵会》《正韵》徐心切,□音浔。《说文》绎理也,本作□,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乱也。又寸,分理之也。彡声。《增韵》求也。《前汉·黄霸传》语次寻绎。〈注〉抽引而出也。又度名。《周礼·地官·媒氏注》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小尔雅》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孟子》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又仍也,继也。《左传·昭元年》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古语》毫末不扎,将寻斧柯。又俄也。《晋羊祜让开府表》以身误陛下辱高位,倾覆亦寻而至。又用也。《左传·僖五年》将寻师焉。〈注〉寻,用也。又侵寻,犹浸淫也。《前汉·武帝纪》巡郡县,侵寻太山矣。又借作温燖。《左传·哀十二年》吴使人请寻盟。子贡曰: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注〉寻,重也,温也,前盟巳寒,更温之使热。与燖义同。又长也。《扬子·方言》自关以西,秦晋梁益间,凡物长谓之寻。又俗谓庸常为寻常。又姓。晋寻会,唐刘黑闼将寻相。《韵会》毛氏曰:从口。俗从几作□,非。□。

斧:《卯集下·斤字部》《唐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音甫。《说文》斫也。《释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广韵》神农作斤斧陶冶。《易·旅卦》得其资斧。〈注〉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诗·豳风》既破我斧。〈传〉隋銎曰斧。又凡以斧斫物,亦曰斧。《古诗·苦寒歌》担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注〉天寒水冻,故斫氷作粥也。又仙名。《左思·蜀都赋》山图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注〉列仙服丹砂不死也。又《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注〉依,如今绨素屛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谓之黼。又钺斧,今仪仗中亦有之,其形圆如月然。《集韵》或作鈇。

柯:《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古俄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何切,□音歌。《说文》斧柄也。《诗·豳风》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周礼·冬官考工记》柯长三尺。又《仓颉篇》柯属,枪梢也。又《尔雅·释诂》柯,法也。又枝也。《谢灵运·邺中集诗》倾柯引弱枝。又草茎也。《张衡·西京赋》濯灵芝以朱柯。又《方言》盂谓之柯。又木名。《广志》柯木出广南山谷间,波斯家用为船舫。又齐地名。《春秋·庄十三年》公会齐侯盟于柯。又姓。《韵会》吴公子柯隆之后。又叶于希切,音衣。《黄庭经》丹青紫条翠灵柯,七蕤玉龠闲两扉。蕤原字上从八作,不从草。考证:(《春秋·庄十三年》公会齐侯于柯。)谨照原文于柯上增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