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揭斧

横刀揭斧,赋值吨锤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个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横刀揭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éng dāo jiē fǔ
成语注音
ㄏㄥˊ ㄉㄠ ㄐㄧㄝ ㄈㄨˇ
成语简拼
HDJF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
橫刀揭斧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持刀执斧。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横刀揭斧→斧破斨缺→缺吃短穿→穿荆度棘→棘地荆天→天昏地黑→黑漆一团→团头聚面→面不改色→色厉胆薄→薄技在身→身先朝露→露红烟紫→紫绶金章→章决句断→断金零粉→粉身灰骨→骨瘦如豺→豺狼当涂→涂歌巷舞→舞榭歌台→台阁生风→风虎云龙→龙跃虎踞→踞炉炭上

2、横刀揭斧→斧破斨缺→缺口镊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饮→饮泣吞声→声势浩大→大势所趋→趋时奉势→势穷力屈→屈蠖求伸→伸头探脑→脑满肠肥→肥头胖耳→耳提面命→命途多舛→舛讹百出→出敌不意→意气飞扬→扬己露才→才高运蹇

3、横刀揭斧→斧破斨缺→缺三短四→四不拗六→六朝金粉→粉白黛绿→绿鬓朱颜→颜精柳骨→骨肉分离→离经叛道

4、横刀揭斧→斧钺之诛→诛求无厌→厌闻饫听→听人穿鼻→鼻端出火→火树琪花→花街柳市→市井小人→人来客去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横刀揭斧”几个大字。

(2)楚楚写不出成语“横刀揭斧”,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3)华县潜龙中学的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横刀揭斧”。

(4)小京不会写成语“横刀揭斧”的最后一个字。

(5)梓易大哥哥给美鲇和泺美讲了“横刀揭斧”的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个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分字解释

横:héng 1、<形>与『纵』『竖』相对。《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又] <动>横着;成横状。《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形>广远;宽阔。《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动>交错。吴均《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碧血横飞。』heng4 1、<形>蛮横;残暴。《史记·吴王 濞传》:『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又] 祸害。《周处》:『义光人谓为三横。』2、<形>出乎意料。《三国志·吴主五子传》:『横遇飞祸。』

刀:dāo 1、<名>古代兵器。《琵琶行》:『铁骑突出刀枪鸣。』《大铁椎传》:『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2、<名>泛指切割斩削的利器。《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割也。』《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揭:jiē 1、<动>高举;举起。《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而起。』2、<动>显露;显现。《战国策·韩策》:『唇揭者甚齿寒。』3、<动>分开;拨开。《柳毅传》:『武夫揭水指路。』4、<动>掀;启;打(开)。《智取生辰纲》:『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5、<名>标识。郭璞《江赋》:『峨眉为泉阳之揭。』

斧:fǔ 1、<名>砍物用的工具。《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又] 专指兵器或刑具。《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以请罪。』2、<动>用斧砍。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3、<名>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礼记·檀弓》:『加斧于椁上。』

横:《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户盲切《集韵》《韵会》《正韵》胡盲切,□音黉。《说文》阑木也。又《唐韵》纵横也。东西曰纵,南北曰横。亦作从横。《史记·苏秦传》合从连衡。《汉书音义》利合为从,威权相胁为横。又《吕览·离谓篇》失从之意,失横之事。〈注〉关东六国为从,关西为横。一曰以六攻一为从,以一离六为横。又《楚辞·招隐》不知横之与纵。〈注〉纬曰横,经曰纵。又星名。《前汉·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横。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横县,属琅邪郡。又学舍也。与黉通。《后汉·鲍德传》修起横舍。又姓。《风俗通》韩王子成号横阳君,其后为氏。又《唐韵古音》胡光切,音黄。《楚辞·九辩》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又《集韵》草名。《尔雅·释草》傅,横目。〈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又《集韵》姑黄切,音光。汉门名。又《集韵》《正韵》□户孟切,衡去声。不顺理也。《孟子》待我以横逆。《前汉·吴王传》吴王日益横。又卜兆名。《前汉·文帝纪》卜之,兆得大横。又《唐韵》《集韵》□古旷切,音桄。盛气充满也。《礼·乐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又《类篇》俎跗,横木也。

刀:《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都劳切《正韵》都高切,□到平声。《说文》兵也。象形。《徐曰》象刀背与刃也。《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也。《玉篇》所以割也。《左传·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又钱名。《初学记》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史记·平准书》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注〉索隐曰:刀者,钱也。以其形如刀。《前汉·食货志》利於刀。〈注〉如淳曰:名钱为刀者,以其利於民也。又《诗·卫风》谁谓河广,曾不容刀。《朱注》小船曰刀。《正韵》小船形如刀。

揭:《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居谒切,音讦。《说文》高举也。或作□。又《唐韵》基竭切《集韵》《韵会》丘杰切,□音朅。义同。或作担。又作拮。又与偈通。车疾貌。《王应麟·诗考》韩诗,匪车揭兮,见汉书王吉传。又《唐韵》渠列切《集韵》《韵会》《正韵》巨列切,□音杰。与□同。或作搩。《增韵》举而竖之也。《前汉·□项传赞》揭竿为旗。《张衡·西京赋》豫章珍馆,揭焉中峙。又担也,负也。《战国策》冯煖于是乗[音chéng]其车,揭其刃。《史记·东方朔传》数赐缣帛,担揭而去。又姓。《前汉·功臣表》安道侯揭阳定。又《唐韵》《集韵》《韵会》□其谒切,音碣。亦担也。又长也。《诗·卫风》葭菼揭揭。又《集韵》《韵会》□语讦切,音钀。义同。又《唐韵》居列切,音孑。揭起也。《诗·小雅》维北有斗,西柄之揭。又《大雅》颠沛之揭。〈传〉揭,见根貌。〈疏〉树倒故根见。《战国策》唇揭者,其齿寒。〈注〉揭,犹反也。又启事。今日揭帖。又《唐韵》《集韵》《韵会》□去例切,音憩。亦高举也。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又丘言切。与攑同。亦举也。考证:(《司马相如·子虚赋》涉冰揭河。)谨照原书子虚赋改上林赋。”

斧:《卯集下·斤字部》《唐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音甫。《说文》斫也。《释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广韵》神农作斤斧陶冶。《易·旅卦》得其资斧。〈注〉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诗·豳风》既破我斧。〈传〉隋銎曰斧。又凡以斧斫物,亦曰斧。《古诗·苦寒歌》担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注〉天寒水冻,故斫氷作粥也。又仙名。《左思·蜀都赋》山图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注〉列仙服丹砂不死也。又《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注〉依,如今绨素屛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谓之黼。又钺斧,今仪仗中亦有之,其形圆如月然。《集韵》或作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