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物穷理

即物穷理,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即物穷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í wù qióng lǐ
成语简拼
JWQL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
即物窮理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即物穷理→理不忘乱→乱作一团→团头聚面→面有菜色→色胆迷天→天涯咫尺→尺寸之功→功成骨枯→枯枿朽株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即物穷理”几个大字。

(2)亮亮写不出成语“即物穷理”,所以昨天考试才99分。

(3)蒙蒙不会写成语“即物穷理”的最后一个字。

(4)循化县民族中学的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即物穷理”。

(5)英远哥哥给妍言和每缨介绍了“即物穷理”的成语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徐爱《传习录·答顾东挢书》:『来书云:闻语学者,乃 谓「 即物穷理」之说亦是玩物丧志,人取萁「厌繁就约」「涵养本原」数说标示学者,指为晚年定论,此亦恐非。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分字解释

即:jí 1、<动>走近;靠近;走向。《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童区寄传》:『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2、<动>到。《报刘一丈书》:『即明日,又不敢不来。』3、<动>根据;以……为根据。《原毁》:『取其一不责二,即其新不究其旧。』4、<介>就在;当。《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5、<副>就;便。《狱中杂记》:『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6、<副>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7、<副>立即;马上。《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8、<连>如果;倘若。《论积贮疏》:『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9、<连>即使;纵使。《报刘一丈书》:『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10、<连>则;就。《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匆予,即患秦兵之来。』

物:wù 1、<名>事物;东西。《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2、<名>除自己以外的人和物。《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故] 死亡。[物华] 物的精华。自然美景。[物理] 事物的常理及其内在的规律。[物色] (1)牲畜的毛色。(2)各类物品。(3)外貌形象。(4)寻找;察看;访求。(5)风物;景色。[物议] 众人的议论批评。

穷:qióng 1、<形>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双急。』2、<形>不得志;不显贵。《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动>穷尽;用尽。《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4、<动>走到尽头;寻究到底。《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5、<形>贫困;贫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倒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穷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又] <名>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穷,外不足。』6、<副>彻底;到头。《察变》:『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穷诘之变动而来。』[辨] 贫,穷。先秦两汉时期,『穷』才指贫穷、贫乏、缺少衣食钱财。

理:lǐ 1、<动>雕琢、加工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2、<动>治理;管理。《诗经·大雅·江汉》:『于理于理,至于南海。』3、<动>料理;整理;整顿。《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4、<形>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张衡传》:『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名>道理;规律;原则;法则。《孔雀东南飞》:『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伶官传序》:『自然之理也。』6、<名>义理。《伤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7、<名>纹理;纹路;条理。《庖丁解牛》:『依乎天理。』8、<名>法官;刑狱官署。《报任安书》:『遂下于理。』[理气] 中国哲学上的对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体或准则、条理;气指现象或极细微的物质。

即:《子集下·卩字部》(古文)皍《唐韵》子力切《集韵》《韵会》《正韵》节力切,□音稷。《说文》即食也。一曰就也。《徐曰》即犹就也。就食也。《前汉·高帝纪》使陆贾即授玺绶。〈注〉师古曰:即,就也。又《玉篇》今也。又《尔雅·释诂》即,尼也。〈注〉尼,近也。〈疏〉即今相近也。又《前汉·西南□传》即以为不毛之地,无用之民。〈注〉即,犹若也。又即即,充实也。《前汉·礼乐志·安世房中歌》磑磑即即,师象山则。〈注〉积实之盛,类于山也。又通作则。《前汉·王莽传》应声涤地,则时成创。〈注〉则时,犹即时也。又烛炬之烬曰即。《管子·弟子职》右手执烛,左手正栉。《檀弓》注栉作即。又姓。《广韵》风俗通有单父令即费。又汉复姓,有即墨成。又《集韵》隷作即。《玉篇》今作即。□从火从収。考证:(《管子·弟子职》左手执烛,右手执即。〈注〉即,作焱。)谨照原文左手执烛改右手执烛。右手执即改左手正栉。即作焱非管子注文,惟礼记檀弓注引作即。谨改为檀弓注栉作即。

物:《巳集下·牛字部》《唐韵》文弗切《集韵》《韵会》《正韵》文拂切,□音勿。《说文》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於牵牛,故从牛。勿声。《玉篇》凡生天地之间,皆谓物也。《易·乾卦》品物流形。又《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周礼·天官·大宰》九贡,九曰物贡。〈注〉物贡,亲物,鱼盐橘柚。又《玉篇》事也。《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疏〉物,事也。《礼·哀公问》敢问何谓成身,孔子对曰:不过乎物。〈注〉物,犹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敎万民,而賔兴之。又《诗·小雅》比物四骊。〈传〉物,毛物也。〈又〉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周礼·春官·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注〉谓毛色也。又《夏官·校人》凡军事,物马而颁之。〈疏〉物即是色。《楚语》毛以示物。又《周礼·地官·卝人》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注〉物地,占其形色,知咸淡也。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左传·昭三十二年》物土方。〈注〉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又《玉篇》类也。《左传·桓六年》丁卯,子同生。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注〉物,类也。谓同日。又《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疏〉物者,财也。以三酒所成有时,故豫给财,令作之也。又《周礼·地官·司门》几出入不物者。〈注〉不物,衣服视占不与衆[音zhòng]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者。又《周语》神之见也,不过其物。〈注〉物,物数也。又《广韵》旗名。《周礼·春官·司常》亲帛为物。又叶去声。《唐韵正》符沸反。《扬子·太玄经》人人物物,各由厥汇。《阮籍·东平赋》及至分之国邑,树之表物,四时仪其象,阴阳畅其气。又叶微律切。《班固·东都赋》指顾倏忽,获车己实。乐不极盘,杀不尽物。又叶微月切。《苏轼·四达斋铭》孰如此间,空洞无物。户牖盍开,廓焉四达。达,陀悦切。考证:(《周礼·春官·鸡人》掌共鸡牲,办其物。)谨照原文 办改辨。(《班固·东都赋》义不极盘,杀不尽物。)谨照原文义改乐。

穷:《午集下·穴字部》《韵会小补》说文本作浮4友ㄜp声。隷作穷。又《集韵》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从穴作穷。

理:《午集上·玉字部》《唐韵》良止切《集韵》《韵会》两耳切《正韵》良以切,□音里。《说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脉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览冥训》夏桀之时,金积折廉,璧袭无理。〈注〉用之烦数,皆钝而无文。又《说文徐注》治玉治民皆曰理。《书·周官》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前汉·循吏传》政平讼理。又《玉篇》正也。《左传·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注〉理,正也。又《玉篇》道也。《广韵》义理。《易·系辞》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记·平原君传》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胜於辞,公辞胜於理,辞胜於理,终必受诎。《皇极经世》天下之数出於理,违理则入於术,世人以数而入於术,故失於理也。又性也。《礼·乐记》天理灭矣。〈注〉理,犹性也。又条理也。《易·系辞》俯以察於地理。〈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又《说卦》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礼·中庸》文理密察。《朱注》理,条理也。又《礼·乐记》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注〉理,容貌之进止也。又《玉篇》文也。《前汉·周勃传》纵理入口。《唐书·太宗纪》本心不正,则脉理皆斜。又《增韵》肤肉之间为凑理,以其有脉理也。《礼·内则》薄切之,必绝其理。《杜甫诗》肌理细腻骨肉匀。又分也。《礼·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注〉理,分也。《释文》分,扶问反。又赖也。《孟子》大不理於口。又《广韵》料理。《晋书·桓冲传》冲谓徽之曰:□在府日久,当相料理。又《韵会》治狱官曰理。《礼·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注〉理,治狱官也。《史记·循吏传》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又媒也。《屈原·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注〉使古贤蹇修而为媒理也。五臣云:令蹇修为媒,以通辞理。又姓。《五音集韵》臯陶为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又纸名。《博物志》南海以海苔为纸,其理倒侧,故名侧理。又《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国名。自唐始通中国,正蒙赵杨段四姓,俱僭称帝。至元始臣服中国,称总管,及明而亡,改为大理府,属云南。又与李通。《左传·昭十三年》行理之命。〈注〉使人也。《周语》行理以节逆之。贾逵注小行人也。孔晁注亦作李。《前汉·天文志》骑官左角曰理。《史记·天官书》作李。考证:(《周语》行理以节逆之。《周礼·地官·小行人孔晁注》亦作李。)谨按周礼小行人注无孔晁作李之文,孔晁乃注国语者,小行人三字亦贾逵国语注文。今照僖三十年左传疏所引周语注,改为贾逵注小行人也。孔晁注亦作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