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印谁刻制

浏览

新中国的开国大印是谁刻制出来的呢?不久前,我国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张国维向人们揭开了此谜。

过去,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新中国大印是顿立夫所刻”,但难于得到证实。

后来,著名史学家、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史树青,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详细披露了刻制开国大印的真实情况。他说,1949年6月,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全体通过了常务委员会名单。身为副主任的陈叔通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常委会副秘书长齐燕铭便为国印的策划、研制工作付出了更多的精力。齐燕铭邀请张樾丞、顿立夫、唐醉石和魏长青等治印大师共同商讨,最后决定由张樾丞刻制国印,因为张樾丞治铜印的名声,远在其他三位刻印大师之上。

目前,张樾丞治国印之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张樾丞是张国维的祖父。据张国维介绍,自己的祖父曾经给许多名人、政要刻印,不过,给新中国刻开国大印责任重大,接受任务后,张樾丞的内心非常激动。经过几天几夜的设计,张樾丞从摞得老高的设计方案中,精选出4个稿样,交给齐燕铭。齐燕铭又将稿样呈送周总理审定。周总理把它们直接送给毛主席看。最后,毛主席从4个稿样中,选定了宋体印鉴的方案,刻制材料则定为铜料。

张樾丞回到家中,和儿子一起连夜下料、化铜、浇铸、打光,进行粗加工。待大印成型后,张樾丞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施展全部绝活,不分昼夜地刻制。张樾丞深知此番从事的绝非普通的治印工作,因此他的工作极其严肃,绝对保密。他刻印之事除了儿子之处,其他家人一概不知,平时除了送吃喝外,任何人不得进入他的房间。

一般印鉴刻好之际,都要盖个印样试看,可国家大印岂能随便试盖?按照要求,张樾丞在大印的四角保留下4个小柱角,这样,国印便无法随便试盖了。等正式交印那天,张樾丞只需当面磨平四个柱角,大印便可启用。几天后,一枚长宽各3寸半的新中国开国大印刻制完结,呈交中央人民政府启用。

如今,新中国开国大印陈列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张国维在别人请他以一个鉴赏家的眼光,评价一番祖父刻的国印时,他感慨地说:“祖父刻的国印,庄重、古朴、浑厚、大方,字体选用了宋体,与传统国玺的篆刻字体有着本质的区别,表明了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印材不是名贵的白玉和绝晶田黄,而是普通的铜料,表明了人民政府务实求真的工作精神。”

张樾丞刻制国印为什么长期不为人知晓呢?据张国维介绍,主要原因是祖父张樾丞为人谨慎,刻制国印的秘密除了张国维的父亲、伯父略知一二外,其他人一概不知。1961年1月15日,一代篆刻大师张樾丞病逝家中,走完了80年的传奇人生。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