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M分析

西方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标准的以比较静态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其核心是,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决定了经济中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这一分析方法尤其适合考察其中一条曲线移动所产生的变化影响。

主要内容

IS-LM分析中,I代表投资(investment),S代表储蓄(savings),L代表货币需求(liquidity),M代表货币供给(money)。IS曲线反映当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收入和利率组合的方程式图形,这一方程式将政府支出、税收、资本存量以及心理预期等经济变量设为既定条件。与此类似,LM曲线是反映当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的方程式图形,其中将名义货币量或基础货币以及价格水平等经济变量设为既定条件。IS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LM曲线是先水平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的曲线。如图1所示,在收入和利率的一切组合中,只有收入Ye和利率re这一组合,使商品供求和货币供求正好相等,这一组合就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也就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点,这个交点同时决定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当LM曲线呈水平状态时,其斜率为零,表示利率下降到很低水平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将为无限大,这符合J.M.凯恩斯的观点。西方经济学家称水平状态的LM曲线为 “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又称“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陷阱”。垂直状态的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表示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投资需求将等于零。这符合剑桥学派的观点。西方经济学家称垂直状态的LM曲线为“古典区域”,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区域被称为“中间区域”。

IS曲线和LM曲线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区域,区域Ⅰ、Ⅱ位于IS曲线的右方,区域Ⅲ、Ⅳ位于IS曲线的左方。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不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不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投资小于储蓄,表明存在超额商品供应;投资大于储蓄,表明存在超额商品需求;只有投资等于储蓄,才表明商品供给等于商品需求。同样,区域Ⅱ、Ⅲ位于LM曲线的右方,区域Ⅰ、Ⅳ位于LM曲线的左方。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不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不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均衡组合。

图

在出现投资大于或小于储蓄即IS不均衡时,会导致收入的变动。前者会导致收入上升,后者会导致收入下降。当出现货币需求大于或小于货币供给即LM不均衡时,会导致利率的变动。前者会导致利率上升,后者会导致利率下降。商品市场和货币的不均衡会引起收入和利率的不断调整,最后达到均衡点。

IS-LM分析中,一些既定条件的变化将移动IS曲线或LM曲线,或同时移动两条曲线,并进而改变收入和利率的均衡组合。例如,一般来说扩大政府开支(或其他变量),从而扩大在最初均衡收入和利率水平上的总支出,会使IS曲线右移,并进而同时提高收入和利率。又如,扩大名义货币供给量(或其他变量),创造在最初均衡收入和利率水平上的超额货币供应量,会使LM曲线右移,进而扩大收入但降低利率。当两曲线同时移动时,正如对商品市场的一般供求分析那样,结果难以确定。

产生和应用

1936年,J.M.凯恩斯发表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7年,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J.R.希克斯在论文《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中首次提出IS-LM分析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来解释凯恩斯的经济思想。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A.H.汉森在《凯恩斯学说指南》一书中将IS-LM分析表述得更加通俗易懂。出生于美国、后移居以色列的经济学家D.帕廷金1956年发表《货币、利息和物价》,将IS-LM分析发展得更加精致和完善。从20世纪60年代直到70年代初,IS-LM分析一直是西方大多数宏观经济分析中最标准的工具。

7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工具,IS-LM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失去其支配地位。这部分反映了经济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条件与ISLM两条曲线同时移动有关。人们对经济如何在长期中根据上述条件变化而作出调整这类动态问题更加感兴趣。IS-LM分析可以用于短期的序列分析,它考察由于资本存量、预期、物价水平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所引起的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在分析商品市场上述变化的作用等问题时,IS-LM分析仍不失为重要工具。但在进行长期分析时,这一分析方法明显不如动态的宏观经济模型。

参考书目
  1. A.H.汉森著,徐宗士译:《凯恩斯学说指南》,商务印书馆,北京,1963。(A.H.Hansen,A Guide to Keynes,McGraw-Hill,New York,1953.)
  2. D.Patinkin,Money,Interest and Prices,Harper & Row,New York,1956.
  3. T.F.德恩伯格、D.M.麦克杜格尔著,南钟万等译:《宏观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 (T.F.Dernburg & D. M. McDougall,Macro-economics,5 ed.,McGraw-Hill,New York,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