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昌城址

[外文]:City Site of Chanchan

昌昌古城(或昌昌城址),南美洲古印第安文明中奇穆帝国的都城遗址,位于秘A鲁西北部太平洋沿岸拉利伯塔德省特鲁希略城西北4公里的沙漠地区,有"城堡之城"之称。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昌昌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1986年11月28日的世界遗产大会第10次会议上,被纳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奇穆文化约存在于11~15世纪间,分布在秘鲁北部广大地区,农业生产发达,有大规模的灌溉网。昌昌古城是美洲最大的泥土建筑,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古城遗址。“昌昌”在奇穆语中代表“太阳、太阳”的意思。

昌昌古城

昌昌(Chan Chan)古城建于公元1300年,位于特鲁希略城北,这座古城曾是美洲前哥伦布时期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土砖城。里面有多处神庙和城堡。昌昌古城全城占地约36平方公里,中心地带6.5平方公里,包括10个长方形的城堡。每个城堡平均长约400米,宽约200米,四周有高9-12米的围墙,最高的可达15米,墙基厚3米。目前,古城只挖掘出很少一部分。专家们相信,还有大部分的城墙和古物被掩埋在沙石下面,需要长时间的发掘才能使它们重见天日。从目前挖掘出的一小部分来看,这座古城非常壮观。城里一些主要的建筑群,都是用各种不同的土砖所造,看上去简单朴实。

昌昌古城

早在印加帝国建立之前,在秘鲁的北部海岸莫奇河谷,就有了一座巨大而繁华的城市,这也是西班牙人到来前南美洲最大的城市,这座城市就是契穆王国的首都——昌昌古城。15世纪初期,自诩为太阳子孙的印加部落,以秘鲁的库斯科为中心,相继征服邻近的部族,建立了印加帝国。随着印加人势力的日益强大,为了拓展帝国的版图,在和周围的部族连年征战中,征服了当时已由强变弱、四分五裂的昌昌王国。几十年后,当欧洲人来到昌昌古城时,看到的只是一座被人遗弃的空城。欧洲人并没有见过昌昌的居民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只是从印加人那里得到了一些有关这座古城的传说。

昌昌古城(或昌昌城址)是古代美洲奇穆王国的都城,建于公元11世纪,面积达20平方公里,在14~15世纪时最繁荣,城中心有十座建有围墙的内城。16世纪西班牙殖民统治者侵占了这里,大肆掠夺并对该城进行了破坏,贵重遗物多被掠走。昔日繁华的昌昌古城,变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一片荒漠、残垣断壁。

昌昌古城

研究表明,这些内城可能是昌昌帝国十位君主的陵墓,兼作王族居住区的城堡。其内一般有贮水池、陵墓、宫室等建筑,规模宏伟,院墙施精美图案装饰。普通居民则住在城堡之外。古城中出土有铜器、金银器、陶器、织布机纺织品等。建筑物的墙面有图案丰富、造型独特的浮雕装饰。尽管昌昌城的土坯由黏土、贝壳、砂粒组成,坚固耐用,但经过数百年的侵蚀,大多已残破或被堙没。再加上遭遇过地震和洪水,昌昌遗址已十分脆弱。为了挽救昌昌古城,秘鲁政府做了充分努力,部分遗址上建有顶棚,土坯修复工作也一直在进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土城,昌昌古城中,不论城墙或是房屋,一律不见石头,全部用土砖垒成。土砖有大有小,依不同建筑物而定,砌得“天衣无缝”。土砖常以品字形逐层砌造,以防地震的破坏。让人惊讶的是,1970年秘鲁大地震,后人修复的城墙倒了,残存的古城墙却安然无恙。后来人们发现,原来,当年的奇穆人在建造这座土城时,其土砖是用黏土、贝壳、砂粒磨成细粉,混合掺水成型,以火焙烧制成,成品呈紫红色,坚牢度不亚于现代混凝土。再加上当地气候干燥,几乎终年无雨,才使得这些土砖建筑经受住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淋。昌昌古城和它的建造者奇穆人引起了世界考古学家们的强烈兴趣,后来在昌昌古城附近的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更使世人感到极大的震惊。

昌昌古城

1987年,人们在莫奇河谷接近沿海的地方,发现了一系列壮观的金字塔。这些金字塔之所以很晚才被发现,是因为它们全部都是用泥砖砌成的,而且时代非常古老,由于受到严重侵蚀,从外表看来,几乎很难辨认出它们是人工建筑。其中最大的一座名为太阳金字塔,因遭到风化的侵蚀和盗宝者的破坏,已经变矮了很多,现在其高度为40多米。它的基座面积达54400平方米,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巨大的土山。在塔的23米高处为一平台,平台高18米。经过计算,有人认为,当年为建筑这座金字塔,估计用去了1.4亿块砖坯。这座金字塔是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美洲最大的土砖建筑,也有人认为它在刚刚被建成的时候,很可能就是美洲最大的人造建筑物。

昌昌古城

南美古代奇穆王国的都城遗址。位于秘鲁北部海岸特鲁希略城西北4公里的海滨沙漠地带。“昌昌”,奇穆语意为“太阳、太阳”。城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中心地带为6.5平方公里。公元11世纪起,印第安人在秘鲁北部海滨地区建立了奇穆帝国,昌昌城为其首都。14~15世纪极为繁华,16世纪遭西班牙殖民者的掠夺和破坏,现仅剩下残垣断壁,但仍可看出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城墙和房屋均用土坯砌成。古城由10个长方形的城堡组成,每个城堡约长400米,宽200米,四周有高9~12米的围墙,墙基厚达3米。城内布局严谨,街道整齐有序,两旁建筑有庙宇、住宅、作坊等,水池和花园点缀其中。壁画一般都饰以浮雕图案,题材多为树木、鸟兽、虫鱼等。许多墙上还有以捕鱼为内容的浮雕,图案多为鱼、鱼鹰、水鸟。有一堵墙上刻有一张大渔网,反映了奇穆人以捕鱼为生的渔猎生活。还有一座庙宇,四墙有365个圆形图案,据说是代表月亮和每年365天。

19世纪中叶,美国人E.G.斯奎尔首次调查,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A.L.克罗伯也作过调查,近年来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

遗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中心地带为6.5平方公里,包括10个长方形的城堡。每个城堡平均长约400米,宽约200米,四周有高9~12米的围墙,墙基厚达3米。对其中的一个城堡近年已作了详细研究。城堡北面有一狭小入口,堡内以高墙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北部入口处为一略呈方形的大院,两侧是厨房和一些小院落,南侧有许多土坯房屋,有的墙上有浅浮雕的鸟、鱼、漩涡纹、格子纹等图案。中部近入口处也为一小院,周围有一些小院落和可能是贮藏室的小房间,另有一巨大的陵墓。南部主要是蓄水池。这些城堡大概是统治者及其亲随的生活区,一般居民则住在城堡之外。近年有研究者认为,这些城堡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其年代前后相继。已知城堡数目与奇穆君主的数目(10个)正好吻合,因此人们认为可能这些君主各有一个城堡作为王宫,在他死后又成为他的陵墓。类似的习俗后来也流行于印加文化的库斯科。

城址中发现有铜器、青铜器及金银制品。陶器为磨光黑陶,器形以马镫壶为最多,也有源于南方的提梁壶。另外还发掘到织布机,并出土十分精美的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