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产运动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领导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大规模生产运动。

1938年10月以后,日本侵略军逐渐将其主力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经费,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军队的供给濒于断绝。为了克服困难,陕甘宁边区留守部队开展了生产运动。1939年春,毛泽东提出“由军队自身参加生产运动”,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1940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向全军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产运动大规模地开展起来。1942年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1943年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大生产运动又有广泛深入的发展。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开展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都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在党中央领导人和陕甘宁边区军民的带动下,各抗日根据地军民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还有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情况下,种粮种菜、养猪养羊、打柴烧炭、纺纱织布,发展以自给为目标的农工商业。1941年春,八路军 359旅奉命开赴荆棘丛生的南泥湾垦荒,不到三年时间,把一片荒野变成了良田,实现了全部经费、物资自给,粮食不仅有积余,而且开始向边区政府上缴公粮,成为全军大生产的一面旗帜。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等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军队积极参加生产,改善了物质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了人民群众的大生产运动。

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荒生产

大生产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胜利地渡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物质保证。

参考书目
  1. 《毛泽东选集》:《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人民出版社,北京,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