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

大漆在木板、铝板上髹漆、描绘、研磨等而制成的工艺画。又称磨漆画。

沿革

漆画源于漆器的髹饰技法。《说苑》 记载,“……舜释天地,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在山东临淄郎家庄发现的东周漆器残片,绘画人物、屋宇、花鸟等,是现知最早的漆画。河南信阳长台山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漆瑟,彩绘神、 怪、 龙、蛇和狩猎、舞乐场面,所用色彩有鲜红、暗红、浅黄、黄、褐、绿、蓝、白等。汉代漆器的发展,使作为装饰纹样的漆画也得到发展。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棺、漆奁上都有大量漆画,生动描绘了流云、人、神、禽、兽。此后,历代漆器髹饰工艺的发展,为漆画成为独立的品种奠定了基础。

现代中国漆画约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漆器艺术家沈福文创作了“金鱼盘”、“堆漆鲤鱼屏”等。60年代,工艺美术工作者把漆器中的技艺综合运用到漆画中,使漆画成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工艺画。70年代,天津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创制了铝板漆画新品种,即以铝板为底板,用防腐材料在铝板上以线勾出画稿,然后在酸液中腐蚀,使勾线保留下来,再涂饰彩漆,经干燥后打磨而成。所用漆多为硝酸漆,色彩比较鲜明,具有时代气息。

工艺

漆画制作工艺较复杂。首先是描制画稿,并将画稿复制在预先做好的胎板上,然后根据画面需要设计工艺程序。

漆画所用的材料,主要是天然大漆,也可采用腰果漆和改性化学漆。调色颜料是性能比较稳定的化学颜料和矿物颜料,以桐油和稀释的大漆调和。作画常用的材料还有金箔、金粉、银箔、银粉、铝箔、贝壳片、蛋壳等。漆画技法有彩绘、刻漆、嵌漆、雕漆、堆漆、磨漆等。彩绘是最常用的工艺,一般以桐油入漆,调和颜料,在画面上可勾勒、平涂,也可渲染、泼洒,以表现细腻或粗犷的风格。漆画中运用金银等材料进行勾线或渲染的,则称描金或晕金。磨漆往往是漆画髹饰的最后一道工序。经过彩绘的漆画,罩上一层大漆,干燥后用木炭或水砂纸打磨。画面效果经打磨逐渐显露。打磨后再推光,整个作品即告完成。

漆画髹饰完成后要在特殊的阴房里干燥。阴房内要求恒温恒湿,保持25~35℃的温度,70%~90%的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