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砂

概况

异名:二气砂(《证类本草》),神砂(《本草求真》),辰砂、平口砂、人工朱砂(通称)。

基源:灵砂是以水银、硫黄为原料,加热升华制成,主含硫化汞(HgS)。

历史:灵砂最早记载于《证类本草》。唐慎微法:水银一两,硫黄六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一两,六铢即二钱五分)为原料;细研炒作青砂头,后入水火既济炉,抽之如束针纹者,成就也。说明灵砂非天然矿物,系人工合成品,主含硫化汞(HgS),与现今市售的人工朱砂一致。

生药

鉴别

性状:灵砂为针柱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完整者呈盆状,上面平坦,底面较圆滑。暗红色或紫红色。条痕紫红色。具金属样光泽。不透明。体重,质松脆,易碎,断面呈针柱状。气无,味淡。

理化:①取本品粉末,置开口管中,加热,产生黄色的二氧化硫气体,能使硝酸汞试纸变黑。 ②取本品粉末少许,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即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消失。 ③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硝酸(3∶1)混合液2ml,使溶解,蒸干,加水2ml,使溶解,滤过。滤液遇氢氧化钠试液,即发生黄色沉淀;遇氯化钡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

加工炮制:制法硫黄22%,磨成细粉,水银100%,置入铁锅中加热拌炒,混合均匀,放入铁锅中,加盖,四周用泥封,并留小孔,文火加热,驱除水分和过多之硫黄,待除尽后,密封小孔;武火加热,使其升华停火,冷却,取出,即得。

各地的制法不尽相同,有些差异。常用的炮制品为灵砂粉:取灵砂,砸成小块,加水适量共研细,再加多量水,搅拌,倾出混悬液,下沉的部分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除去杂质,合并混悬液,静置后,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灵砂主成分为硫化汞(HgS)。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1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2:48。。

药性

性味:甘,温。

归经:心、肾经。《本草求真》:“入胃经。”

功效:调和五脏,安神宁心,降痰止逆。

主治:①《证类本草》:“治五脏百病,养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满,益精神。” ②《纲目》:“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头旋吐逆,霍乱反胃,心腹冷痛,升降阴阳,既济水火,调和五脏,辅助元气。” ③《东医宝鉴》:“灵砂定心脏怔忡。” ④《本草正》:“灵砂治小儿惊吐。”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0.9g;配丸、散或拌染它药同煎;并丸药挂衣。外用:合它药研末干撒。

使用注意:灵砂有毒,内服宜慎。 ①《证类本草》:“灵砂恶磁石,畏咸水。” ②《本草经疏》:“灵砂凡胃虚呕吐,伤暑霍乱,肺热生痰,病属于虚,非关骤发者,咸在所忌。”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普济方》:“治脾痛反胃:灵砂30g,蚌粉30g(同炒赤),丁香、胡椒各49粒。为末,自然姜汁煮,半夏粉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20丸。” ②杨仁斋《直指方》:“治冷气心痛:灵砂0.9g,五灵脂0.3g。为末,稀糊丸麻子大。每服20丸,食前石菖蒲、生姜汤下。” ③杨仁斋《直指方》:“治九窍出血,因暴惊而得,其脉虚者:灵砂30粒,人参汤下,3服愈。此证不可错认作血得热则流,妄用凉药误事。” ④九转灵砂丹(《和剂局方》)镇坠虚火,升降阴阳,和五脏,助真元;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灵砂研细为丸,如豆大,以米汤、水或人参汤下。

医药家论述

①缪希雍《本草经疏》:“灵砂虽经水火既济,阴阳配合,然而硫汞有毒,性亦下坠,止可借其坠阳交阴,却病于一时,安能资其养神益气,通灵于平日哉。” ②赵其光《本草求原》:“按银朱亦硫汞合造,但银朱用赤硫(即土硫、石亭脂),而多于汞;灵砂用舶硫黄而汞多三倍。”

注 人工朱砂,现中医多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