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概况

异名:鴷、斫木(《尔雅》),山啄木(《嘉祐本草》),火老鸦(《纲目》)。

基源:为啄木鸟科啄木鸟属动物斑啄木鸟、白背啄木鸟或绿啄木鸟,药用其去掉内脏及羽毛的全体。啄木鸟属(Dondrocopos)全世界约有34种,中国有10种,4种供药用;绿啄木鸟属(Picus)全世界约有15种,中国有6种,1种供药用。

原动物: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Linnaeus),又名赤鴷、臭喯打木、花喯打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鹅、叨木冠子(《中国药用动物志》。白背啄木鸟Dendrocopos leucotos(Bechstein)。绿啄木鸟Picus canus Gmelin

历史:本品首载于《嘉祐本草》。《纲目》载于第49卷禽之三。禹锡曰:“异物志云:啄木有大有小,有褐有斑……穿木食蠹。”时珍曰:“此鸟斫裂树木取蠹食,故名。面如桃花,喙足皆青色,刚爪利嘴。嘴如锥,长数寸。舌长于味,其端有针刺,啄得蠹,以舌钩出食之。”据其所述可知,古代药用啄木鸟非为一种,啄木鸟现代分类学上有数种,古代都收为药用。现代记载有6种供药用。

形态:斑啄木鸟的额、眼光、颊、眉和颈侧等均白;自额至颊或渲染淡茶褐色;耳羽亦茶褐色;后头辉红,头顶、颈、背部以至尾部表面概黑,肩羽羽端白色;外侧尾羽端部杂以白斑,最外侧尾羽大都白色,而具黑色横斑,颧纹黑,后达至胸侧;两翼黑色,内侧复羽纵贯一道白纹,飞羽横贯以数条白斑,翼复羽先端白,形成一块显明的大斑。下体淡茶褐色,下腹中央至尾下复羽为辉红色。雌鸟后头纯黑,无红斑。(图见《长白山鸟类》.225页.图139)

生境与分布:常见于山地和平原的森林间。这类啄木鸟除西藏和台湾没有记录外,遍布于中国各地。

白背啄木鸟与斑啄木鸟相似。雄鸟上体黑色,唯下背白色;头顶及后头深红色;下体上腹和胁部白色而有黑色纵纹,下腹及尾下复羽呈朱红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头上无红色,而为纯黑。(图见《长白山鸟类》.227页.图140)。栖息环境与斑啄木鸟相似,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陕西、河北及福建、台湾等地。

绿啄木鸟:体长约30cm。嘴尖直,坚强如凿。舌细长而能伸缩,先端列生短钩。雄鸟头顶红色;雌鸟头上无红色。嘴基部至眼有一黑色条纹;喉部粉白色。体羽主要为绿色;翼暗棕色,外缘有白色斑点。尾羽的羽干坚硬如棘,外侧者甚短,尾上覆羽带黄绿色。脚短,有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均有锐利的钩爪。(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104页.4324条图)栖息于山林间,营巢于树洞里。分布范围甚广,除新疆及西藏的大部分地区以外,到处可见。

生药

采集:四季均可猎捕,除去内脏和羽毛,取肉,焙干,研末。

药性

性味:甘,平。 ①《嘉祐本草》:“平。” ②《纲目》:“甘、酸,平。”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功效:滋补强壮,开郁,平肝。

主治:虚弱,疳积,噎膈,痫疾,痔瘘。 ①《嘉祐本草》:“主痔瘘及牙齿疳、蚛牙。” ②《纲目》:“治风痫。” ③《中国药用动物志》:“主治久病虚弱,小儿疳积,痔疮等症。” ④《随息居饮食谱》:“开膈利噎,平惊。” ⑤《吉林中草药》:“治男女痨病,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煅存性研末为散。外用:煅末,纳龋孔中。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吉林中草药》:“治妇女痨病:啄木鸟1个(瓦焙干),旋覆花、当归尾各9g。共研细末。分4次服。早晚各服1次,黄酒为引,取汗。”

单方应用:①《千金方》:“治龋齿痛:啄木鸟烧灰存性为末,纳患齿孔中。” ②《姚大夫方》:“治瘘有头,出脓不止:啄木鸟1只,烧灰,酒下4g。” ③《吉林中草药》:“治男女痨病:啄木鸟1只。装密闭容器内封固,用火烧透,取出研成细末。分3次,黄酒冲服。” ④《吉林中草药》:“治小儿不能站立行走:啄木鸟1只。用开水烫去羽毛,煮熟。将肉和内脏全部食下。残留的骨胳、爪、嘴等,瓦上焙焦,研成细末,服下。” ⑤《中华养生大典》:“治肺结核,小儿疳积,痔疮肿痛,龋齿痛:啄木鸟适量,去毛煮熟,将肉和内脏全部食下。”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