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杉

松科银杉属的唯一种,该属植物在第三纪曾分布于欧亚大陆,1955~1956年,钟济新在中国广西采到了银杉的幼苗、母树和具有雌、雄球花和新老球果的标本,经陈焕镛、匡可任定为新属新种,于1958年正式发表。

银杉为常绿乔木,树冠较疏;枝条不规则着生,主枝与侧枝的节端微增粗,侧枝生长较慢。叶、芽鳞、雄蕊、苞鳞、珠鳞和种鳞均螺旋状排列。叶辐射伸展,在节端排列较密,线形,长4~6厘米,宽2.5~3毫米,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有两条粉白色气孔带,叶内具2个边生树脂道。雌雄同株,雄球花常单生于二年生枝叶腋,花药纵裂;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授粉到受精相隔约一年。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3~5厘米,直径1.5~3厘米,无梗或具短梗,平伸至下垂,熟后张开,宿存;种鳞近圆形,木质,蚌壳状;苞鳞三角状,具长尖,不外露,发育种鳞的腹面有两粒具膜质长翅的种子。银杉的体细胞染色体2n=24,其中一对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其余为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花粉具两个发育很好的气囊,极面观花粉体呈圆形;外壁外层较厚,无明显帽缘,表面具颗粒──条纹状纹理,近极面外壁轮廓线呈微波状,远极面具一萌发孔;气囊上网纹清晰,网脊厚而短。银杉材质坚实,结构细致,纹理直而均匀,耐腐,易加工,为优良用材。从银杉树干分离出7种结晶性中性三萜成分,其中6种是已知的锯齿烯族化合物,另一种为新的锯齿烯族成分。

银杉间断分布于大娄山东段和越城岭支脉。最初仅见于广西龙胜县花坪林区及四川南川县金佛山。近来,不但在原产地找到了新分布点,而且还在其毗邻的山区发现了残遗分布。迄今,银杉星散分布在广西龙胜、金秀、湖南城步、资兴、桂东、酃县,四川南川、武隆,贵州道真、桐梓等县的局限地区。分布点虽有50余处,但植株不多,更新不良。它所适宜的生境已被生长较快、耐阴性较强的树种占据,而被迫以喜光、喜露、耐旱、耐土壤瘠薄和抗风等适应性,在中亚热带中山地区海拔940~1870米的狭窄山脊或孤立的帽状石山的顶部和悬岩、绝壁隙缝间生存至今,生于立地条件较好的银杉,常为单株或极少株数,树下多无幼苗幼树,最终将有被阔叶树更替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