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谷

深成作用的地表坳陷构造,以高角度断层为界呈长条状的地壳下陷区。它是数百至上千公里长的大型构造单元。英国人C.W.格雷格里1894年首先用裂谷这一术语来描述东非肯尼亚陆壳下沉的构造火山坳陷。板块构造学认为,裂谷是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大陆崩裂至大洋开启的初始阶段的构造类型(见威尔逊旋回),也是岩石圈板块生长边界的构造类型,不仅发育在陆壳区内,也发育在洋中脊上。

现今规模最大的裂谷发育在各大洋盆的洋中脊上。由于洋中脊区喷出的岩浆物数量与中脊的扩张速率大致持平,所以洋中脊的裂谷形态保持良好,特征明显。一般谷宽25~30公里,高出最深洋底2~3公里,与附近洋底高差为0.5~1.5公里。全球洋中脊裂谷总长在 6万余公里。洋中脊裂谷带虽经常被转换断层截断错开,但仍明显地连贯分布。

大陆裂谷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两类(图1)。主动裂谷是地幔的上升热对流的长期作用,使大陆岩石圈减薄、上隆而致破裂,然后出现拗陷而成裂谷,如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图2)。被动裂谷则是由于地壳的伸展作用或剪切作用,使岩石圈减薄、破裂而导致裂谷的形成。

图 图

裂谷在板块构造学中是大陆崩裂、大洋开启的初始阶段,是洋盆的雏形,但并非都会演化发展成为大洋。当裂谷中止伸展开裂,停止发育,则裂谷坳陷就可被各类岩石所充填而失去构造形态特征。当裂谷在三联点上与活动带相接,则裂谷内的大量碱性火山岩系常与活动带内火山岩系呈过渡分布,在裂谷内形成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石建造,若就此停止发育,则成为裂谷的夭折支,称为坳拉谷。如东欧地台中、晚古生代的大顿巴斯区,中国华北克拉通中、晚元古宙的燕辽区和中条区的坳拉谷构造系。

地裂运动是用来描述东非的大陆崩裂的一个构造术语,是指垂直运动导致裂谷成因概念的概括。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