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对虾“三高”之亚硝酸盐高

浏览

一:造成亚硝酸盐积累的只要因素有以下四个。

(1)浮游植物不足。在春秋季节,温度变化较大的时候,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不足(主要是由于低温、营养不足、天气不好、除草剂的使用等)引起藻对氨氮的吸收能力减少使得硝化细菌对氨氮负荷加大。如果硝酸盐的浓度超过菌群转化亚硝酸盐的能力,就会导致亚硝酸盐的积累。

(2)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繁殖速度不对等。硝化作用两个阶段的微生物群体在养殖期间先后建立起来,由于第1阶段的氨氧化细菌繁殖速度比第2阶段的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快,先形成种群优势,导致前期亚硝酸盐大量积累,在养殖开始后的大概20-30天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开始形成优势,继而亚硝酸盐才开始被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直到45-55天亚硝酸盐含量会降到很低。

(3)养殖密度过大、浮游植物不足或天气急剧变化导致系统溶解氧下降,将出现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当环境中同时出现能量物质不充足时,反硝化作用进行不彻底会造成亚硝酸盐的积累。

(4)新建养殖池塘,由于挖去含微生物丰富的表层土,养殖初期池塘中有效微生物缺乏,会出现硝化细菌种群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另外,在池塘换水时过多的使用自来水、井水,也会造成亚硝化和硝化两种功能种群的不平衡,导致养殖初期亚硝酸盐的积累。不过,当养殖系统中硝化细菌的两种功能种群发展平衡后,硝化作用就不会再导致亚硝酸盐积累,因为硝化系统完善的养殖水体中,硝化细菌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氨氧化细菌要小,其转化亚硝酸盐的速度往往超过氨氧化细菌产生亚硝酸盐的速度。

二: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是对虾养殖中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应控制在0.05毫克/升以下。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时,对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鳃部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反应迟钝,严重时发生死亡。多数病虾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或紧靠浅水岸边,虾空胃,触动时反应迟钝,尾部、足部和触须略微发红。刚蜕壳的软虾较容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现急性死亡现象。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而硝酸盐是一种优良的肥源,水体亚硝酸盐偏高时,说明氮肥比较充足,肥水降解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促进藻类生长消耗氮源,来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因此使用硝化宝+活力源,再配合肥水产品使用,已经成为肥水、爽水、控制亚硝酸盐的一项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池塘中的溶氧不足,容易发生反硝化作用,可能会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使亚硝酸盐含量在短期内上升。所以使用硝化菌过程应采用各种增氧途径来提高硝化菌的效率。另外,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等没有直接降解亚硝酸盐的功能,但它们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改良水质和底质,间接增加水体溶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进行可作为防止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

三:目前生态处理法只要有以下四个方法。

(1)培养或增加优质藻类。通过藻类对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亚盐的转化减少;提高藻类浓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盐,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

(2)添加具有去除亚硝酸盐能力的微生态制剂。硝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被藻类利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自然界中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时间长(约20小时一个繁殖周期)限制了硝化细菌的应用效果

(3)在养殖前期,要创造条件促进硝化菌的生长建立起硝化体系。除保证充足溶氧外,有研究表明,向模型体系中投加Mo元素(亚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硝化作用的进行,缩短了亚硝酸盐积累所持续的时间,并加快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速度。

(4)在养殖密度过高或是养殖池塘溶氧比较低时,要创造反硝化细菌的适合生长条件,促进反硝化作用对氮的转化:比如在养殖水体中投加能量物质(有机酸、乙醇等)能够促进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但是能量物质一定要投放充足,不然会导致反硝化作用进行的不彻底,仅能完成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亚硝酸盐无法进一步转化为N2,造成亚硝酸盐的过度积累。


精彩文章